“这个要趁热吃,里面的馅料都是精挑细选的,再猜猜这个皮是用什么做的......”在湖北咸宁市华信农贸批发市场消费扶贫(产品)集散交易中心通山特产馆,通山九宫乡人特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勇端出十几颗圆滚滚的包坨让游客品尝。
通山包坨传统漫画
通山包坨俗称薯粉坨,是通山县传统特色美食,以红薯淀粉为主料做皮,再以猪肉、蔬菜、豆干等切碎为馅,捏成汤圆状煮熟食用。“产业兴旺就应该要因地制宜。”万勇对记者说:“通山的地理条件,是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在山地种植适应性强的作物红薯,是极佳的选择,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种有红薯,仿佛通山人的基因当中就有红薯基因。”
万勇是湖北宜昌人,选择做包坨产业,只因公公生前的一句话,“如果有可能,请你们为家乡通山做点事。”2016年万勇退休后,卖掉宜昌的房子,毅然与丈夫一起回到通山,成立了九宫乡人食品公司,一心想把通山包坨推向市场。
通山包坨创新菜品
晚年创业,异常艰辛。多年的市场运营和参与各种大赛评选的经历,让万勇逐渐认识到“通山包坨”这四个字的价值。但如何把地域性强的特产推向全国?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是关键。为解决红薯粉皮生产时出现破裂问题,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对机器切刀进行改造;为让包坨口感更加水润,就形成统一标准,严格控制红薯面饼的水含量;为让运输保持冰鲜温度,就通过改良包装与运输方式,让产品保鲜时间更长;为带动当地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就不断研发薯香双色面点食品、加热即食的冰烤红薯、芝士红薯等新产品,让通山红薯产业在创新中求变,为通山包坨探索出一条批量生产、稳定供货、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之路。
3分钟加热即食的冰烤红薯
经过5年的探索和努力,九宫乡人通山包坨获得“湖北省名食小吃”的称号,公司成为全省100家“荆楚优品”目录企业之一。把一条没人走过的路逐渐走通、走顺,自此之后,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万勇为“包坨姐”。
“‘通山包坨’是通山人变着法儿吃红薯的范例。”通山九宫乡人特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勇介绍:“我们把它做成一个产业,就要立足本土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吸引更多人才回乡投身红薯产业,这样才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和产业的振兴。”
作者:湖北之声记者刘飞、李丽、马子昂(见习)
责任编辑:李曼
编审:刘爽 胡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