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隐姓埋名三十载,甘当无名英雄。

1924年出生的黄旭华经历了日寇入侵,飞机轰炸。他知道落后就会被欺凌。他要学造飞机造轮船,以此报效祖国。194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上海交大造船系。195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默默发誓:如果党需要为国捐躯,我毫无疑义;如果要贡献毕生,我坚决做到。誓言无声,黄旭华用一生信守着自己的诺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和苏联的核潜艇相继下水。面对核垄断大国的威慑,我国核潜艇的研制迫在眉睫。此时黄旭华接到了参加核潜艇研制的任务,他感到十分荣幸,而这份荣幸带来的却是要一辈子严守秘密,隐姓埋名,远离亲人。

面对大国的技术封锁,黄旭华等29人的研究团队没有人见过核潜艇,无经验、无技术、无条件 ,这个“三无团队”在渤海湾的荒岛上开始了艰辛的“荒岛求索。”不知道核潜艇什么样,就用外交人员带回国的玩具模型做参考,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定性,就用磅秤来称。他们就是用这些最土的办法,解决和突破了核潜艇研制中最为关键的动力、线型、结构、水声、武备、通讯、生命保障七项核潜艇核心技术。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这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并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黄旭华和同事们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黄旭华亲自参加极其危险的核潜艇深潜实验,开创了总设计师深潜海底实验的先例。随后水下导弹发射实验的成功,标志着黄旭华领导的团队取得了核潜艇研制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1988年,黄旭华终于回到了阔别30年的故乡,父亲和二哥早已过世,母亲也已是93岁的高龄。面对母亲和妻儿,他心中有太多的愧疚。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黄旭华甘当无名英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自己这赫赫而无名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