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死了还能吃吗?”上热搜!如何正确吃螃蟹?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吃螃蟹的黄金季节,肥美的蟹肉、鲜美的蟹黄,很多人都会买些螃蟹一饱口福。可你知道如何吃得既美味又健康吗?死蟹到底能不能吃呢?

螃蟹死了还能吃吗?

今天,“螃蟹死了还能吃吗?”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表示死蟹不能吃,但也有网友表示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吃死蟹。

近期屡屡发生食用死蟹后送医事件,记者购买了大闸蟹和梭子蟹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实验,验证死螃蟹是否存在食用风险。最终结果是什么?

工作人员在两类螃蟹样本鲜活时,以及死后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样,对其中所含菌落总数以及有害生物胺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大闸蟹从刚刚死亡到死后两小时,菌落总数就呈现出了激增态势,两小时菌落总数增长了22%,24小时内共增长55%,死后一天的大闸蟹,已明显出现腐臭味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宋超介绍说,死亡5个小时以后,比如说体内的像蛋白质或者脂肪会产生明显的分解,蛋白质类它会形成一种分解成含硫的化合物生物胺,这些物质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实验数据显示,梭子蟹在死后24小时,体内菌落总数开始出现激增态势。大闸蟹在死后5小时体内出现了有害生物胺。

宋超介绍说,生物胺是生物体内正常的活性成分,分为腐胺、尸胺、精胺、组胺、色胺等。以组胺为例,微量组胺在生物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当人体摄入过量的组胺时,就会引起食物中毒,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专家表示,经过冰鲜处理的螃蟹是可以放心吃的。但最好现买现吃,不要大量储存,更不要反复解冻,否则会增加螃蟹被污染的可能性。对于冰鲜螃蟹,专家建议,用温度更高的炒制或油炸代替蒸煮。

如何正确吃螃蟹?

秋季的饭桌上一定少不了螃蟹这道美食啦!怎么吃才健康,要注意这些:

◆忌吃死蟹,蟹死后,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和扩散到蟹肉中,食用后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忌吃生蟹,活蟹除了不干净和含有大量细菌外,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很高,而肺吸虫寄生在人体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会引起发烧、咳嗽、咯血;若侵入脑部,则可引起瘫痪。

◆不宜多吃,建议每顿最好只吃一只。螃蟹性寒,吃多容易引起脾胃虚寒,降低胃肠消化功能;而蟹黄中胆固醇很高,多食使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增加,易诱发胰腺炎、胆囊炎。

◆现做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不吃隔夜蟹。隔夜的剩蟹中组胺酸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胺中毒。

◆不能和茶水、柿子等同食,茶水、柿子中的鞣酸会使蟹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螃蟹哪些部位不能吃?

螃蟹的蟹胃、蟹肠、蟹鳃、蟹心是不能吃的。蟹胃在蟹黄内的一个黑黑的小三角,有螃蟹的排泄物;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就是蟹肠;蟹腮在螃蟹的腹部,是两排软绵绵的东西,呈眉毛状;蟹心是螃蟹身体的最中间的片状物,呈六角形状。

哪些人不适合吃螃蟹?

●螃蟹性寒,所以患有伤风、胃寒、胃痛、腹泻以及手足冰冷等脾胃虚寒的病人不适宜吃,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等;

●螃蟹活血,所以月经期间、怀孕、失血者不宜吃;

●对于一些过敏人群,蟹肉通过肠壁进入人体循环,会诱发并加剧人体的过敏反应,吃蟹有过敏史或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的人,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老人、孕妇,最好不要吃蟹。

●对于痛风者,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螃蟹中的嘌呤体分解产生的尿酸在血液中增多并变成尿酸盐,停滞在骨关节内容易而引起剧痛。

●另外,蟹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蟹黄,否则会加重病情。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