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失散7年,湖北通山警方“团圆”行动助力这对父子团聚

17岁智障少年离家不慎走失,杳无音讯;双目失明的父亲,终日以泪洗面,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最终,通山警方在推进“团圆”行动中,通过DNA比对,成功找寻到失踪孩子,帮助父子骨肉团圆。

智障儿子一走失踪7年

通山县厦铺镇桥口村村民朱林,与妻子婚后生下儿子朱小样,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日子还算过得幸福。1999年,2岁的朱小样突发高烧不退,由于住处十分偏僻,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导致儿子留下后遗症,说话含混不清,智力出现障碍。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1年,朱林在一次劳动生产中发生事故,致使双眼失明,成了一个盲人,给本就不幸的家庭带来更严重的灾难。

接连的变故,让一家人的生活压力骤增,妻子不堪生活的压力,抛下失明的丈夫和智障的儿子离家而去,留下朱林一人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苦苦煎熬。生活总得继续,后来他学会了盲人按摩,挣钱补贴家用。生活虽然不幸,坚强的他咬牙坚持,一把屎一把尿地将儿子抚养长大。

2014年7月,命运再一次和朱林开起了玩笑,不幸再一次光临这个不幸的家庭,时年17岁的朱小样在一次离家出走中失踪了。朱林当时慌了神,立即发动亲友到处寻找,却始终没有儿子的任何信息。

之后几年,朱林没日没夜地盼着儿子回来,只要手头积攒了点钱,就会租摩托车载着他四处打听,或是到周边县市去贴寻人启事,一度甚至怀疑儿子不在人世。每到刮风下雨,想着不知儿子在哪里落脚;每到吃点好的,就想着儿子此刻在哪受累挨饿,心里难受得不行。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

“哪怕只有一丁点希望,我也不会放弃!”对于大家的好意,朱林语气坚定。

DNA血样采集比对成功

近年来,通山县公安局深入推进公安部“团圆”行动,把其当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科技+人力”手段,广泛采集疑似被拐失踪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扎实开展积案攻坚行动,全面查找被拐、失踪儿童,全力帮助失散人员找到回家的路,让更多离散家庭早日实现团圆。

今年8月2日,通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在走访工作中,了解到朱林儿子失踪情况,便对其进行血样采集,并录入到全国失踪人员信息平台比对,与湖南省岳阳市社会福利院被收留人员“岳福奇”血样比对成功。

随即,民警迅速与岳阳警方联系,当地警方立即对朱林和“岳福奇”的DNA进行复核。通过朱林亲友对“岳福奇”的近期照片进行仔细辨认和DNA复核,确定“岳福奇”就是朱林之子朱小样。

听闻儿子找到的消息后,满脸沧桑的朱林再也忍耐不住了,掩面而泣,拉着民警的手一再说道“感谢共产党,感谢公安局!”一再要即刻到岳阳接儿子回家。同时,他一一打电话给亲友,告诉大家儿子找到的好消息,高兴得像个孩子。儿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向来喜欢干净,他特意摸索着把家收拾一番,并买来鞭炮,庆祝儿子回家。

父子团圆开启新生活

为尽快使朱林父子相聚,9月14日中秋节前夕,通山警方带着朱林和其亲友专程赶赴岳阳相认。

“儿啊,爸爸终于找到你了!”朱林用手抚摸着儿子的头,泪流纵横。为了这一天,他等了7年多,熬过2500多个日日夜夜。

初一见面,朱小样一下子就认出了爸爸,却有点情绪抵触,责怪爸爸来晚了。后来,在民警的劝说下,神情才有所好转,后来便拉着爸爸的手不愿放开,必竟血浓于水,亲情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原来,朱小样当年走失后一路流浪到岳阳,2015年12月,被岳阳市社会福利院收留,办理了户口手续,取名“岳福奇”,当地警方也将其血样采集录入到失踪人员信息平台。几年来,他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形同亲人,受到良好照顾。

前不久,当福利院工作人员告之找到家人消息后格外开心,早早地将自己的生活用品整理、装袋,做着回家的准备。分别时,笑着与大家一一握手道别。

岳阳与咸宁通山相距2个多小时的车程,而随着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朱小样的状态越发清醒。在家另一头的亲人,也在翘首以盼,等待着团圆的这一刻。

“劈里啪啦……”迎接的鞭炮声响起来了。在久违的家里,朱小样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簇拥。助骨肉重聚,让亲情重续,这也是公安民警不辞辛苦的动力所在。

对于今后的生活,朱林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说,村里给他们申请了低保,生活有保障,同时利用按摩技术多挣点钱,教儿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将来为儿子说上一门媳妇,相信日子会一天天变得更好。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胡爽 通讯员 柯国强 责任编辑 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