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雪雁鸣 方华明)陈其育,是通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名老职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今年59岁,即将走向退休的年龄。就是这名单位的老兵,这多年来,他除了搞好本职工作之外,还热衷于助人为乐,替人解忧,被人们称为邻里的热心人,群众跑路人,社会的公益人,单位的同事也称他是一位脚踏实地的“老干事”。“老干事”喜欢干事,热衷于助人为乐,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单位的一名职工,是社会的一分子,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
他先是表现在为家乡建设管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闲事”,利用工作之余,积极为群众鼓与呼,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多次跑相关部门,为村民争取利益。早在1989年,他就跑县发改局,为闯王镇西岸村争取以工代赈资金5000元修建河堤,保住了常被洪水侵害的耕地,河堤至今无恙,一劳永逸,这牢固的河提成了农田的保护神,让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使村民在肥沃的田野里开心的耕耘,喜看丰收的稻菽。
△陈其育为刘家岭村三组筹措资金修建的水泥公路
2016年,陈其育在随领导到闯王镇刘家岭村检查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时,发现该村三组有2块千余平方米的稻场还是传统的土巴稻场,村里人给庄稼脱粒、掀扬和除杂翻晒时很不方便,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佳,陈其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回到县城后,就想办法找有关部门争取扶贫资金7.5万元,使该村两块稻场达到了硬化标准,结束了祖祖辈辈无水泥稻场的历史。他还到处跑路,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找个体老板拉赞助,为该村三组筹措资金8万元修建了自然湾的环形水泥公路。村民感激他,称赞他是村民的贴心人,而他说,我虽是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工,但我只唯公,不唯私,尽力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并且我是很乐意的。
为困难群众做善事,也成了陈其育的好口碑。家乡有一位弱智的聋哑残疾人叫陈其林,他无亲无故,是位五保户,30多年来,陈其育的心里一直牵挂着他,一直坚持照顾着他,在旁人眼里恰似亲兄弟一般。陈其林爱抽烟,陈其育一买就是好几条给他解闷,时头月节,荤腥少不了他,这次买几斤肉,下次买两条鱼,常常让这位孤独的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老人不会说话,只紧紧地握着陈其育的手抖个不停舍不得放下。陈其育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妻子,也常给陈其林老人一些零花钱。2018年冬月的一天,陈其林中风了,陈其育找人帮忙用车子迅速把他从家里送到县康泰医院治疗,后经CT检查系头部小脑出血,由于病情严重,第二天早上又将其转至县医院住院治疗,进院后一直陪护在他的病床前。陈其育的妻子也把热饭热汤送到陈其林的病床前,给老人喂饭喂汤。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陈其林于第五天凌晨5时去世,终年75岁。这夫妇俩用温暖的家乡之情关心、照顾着他,把他当成亲人看待,用真心真情为一个聋哑孤独老人送终,流着泪看着他走向生命的远方。
老人去世后,陈其育怀着悲痛的心情将其遗体运送回家乡,在家乡父老的帮助下,把他早已为其准备好的棺木,按照当地风俗入殓出殡。出殡时,现场的人都说:其林这位老人家好命啊,虽说是个孤老残疾人,但他享受了党的温暖,还有陈其育这么好的人照顾他,他一定会瞑目的。
在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陈其育做了不少好事益事。单位考虑到他年龄偏大,又患有基础疾病,没有安排他去参加一线战“疫”。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么也在家里待不住了。他坚定地做出了抉择,主动向支部书记窦敏请战,要求到一线参加疫情防控。争得批准后,就和同事赵克金一起到古塔社区内一确诊病例家门口值守,常常值守到天亮。在艰险面前,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用“舍我其谁”的勇气主动担当,义无反顾地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抗疫期间,不管是卡口值班,还是社区入户调查,从未缺席,总是提前到岗,最后离岗,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坚守岗位还不够,还在“抗击疫情,爱心奉献”募捐活动中,踊跃捐款,将一个月的工资悉数捐出,用自己的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了一份努力。
陈其育常说:帮助别人,我是快乐的;为人解忧,我是情愿的;为单位为社会出力,我是义不容辞的。
(编辑:徐微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