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山镇:一座古民居 留住旧时光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成柏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提及古民居,总能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怡然自得的样子。

四月的彭家垅村山明水秀,走进北面熊狮崖下的内熊新屋,一间间覆盖砖瓦的古厝,正如一册册摊开的线装古书,默默铺展在蓝天白云下,无声记录着悠悠的历史,田间地头村民辛勤劳作,好似一幅旧时光山水画。如果你见惯姹紫嫣红的妩媚,不妨走进内熊新屋,感受其蕴含的古雅诗意……

“内熊新屋创建人系熊世富,宇隐峰太学生,其以耕读传家,兼以经商致富,于公元1800年开始,历经七年建成内熊新屋,内熊新屋坐北朝南,正屋面阔连五间,通深三幢,占地700平方米,内有大小天井6个,门厅、中厅、祖祠、卧室16间,东西两侧另对称建有横屋,两侧横屋共占地1200平方米,两侧横屋各设有大小天井4个,上下厅堂各两个、卧室各14间。”彭家垅支书熊达红介绍说。

内熊新屋古民居布局严整,正屋和横屋以石板巷道相隔,主屋以青砖砌筑墙体,一字形墙面,上中下三幢均硬山顶,“山”字式山墙。正面为精磨石帘大门,门前立有二栓顶阁,花瓶四面浮雕鹤鹿与花木图案,整个大屋布局对称,庄严雅典、祥瑞的氛围中凸显出建造者的匠心。

2018年,内熊新屋被政府列入咸宁市古民居,通山县人民政府送来了《咸宁市古民居——内熊新屋》牌子。今年清明时节,彭家垅村举行熊氏小赛庄首届“风归巢”谒祖省亲大赛,内熊新屋渐渐成为一份乡愁寄托,每一个离乡的游子,都能在这里找回家的感觉。

踏过门前的石板路,耳旁传来喧嚣的蝉鸣,偶遇嬉戏打闹的孩童,从远处望去,民居与稻田、道路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构成一幅迷人的田园山水画。内熊新屋古民居,早与山水相依,与人文相守,任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后人们站在祖宗创造的居家院前,仍能找寻到望山见水记乡愁的去处。

九宫山镇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留存着许多富有价值的古民居,形成古建筑群。下一步,镇党委、政府注重坚持推进保护与开发并举,在有效保护古民居建筑的同时,有力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让古民居建筑重焕生机。

(编辑:徐微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