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 绿水青山带笑颜 | 写在通山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际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通山县榜上有名,成功摘下这块金字招牌。

全域旅游,贵在特色,贵在品质,贵在细节。近年来,通山紧紧围绕“织密交通一张网、描绘全域一幅画、做优服务一面旗、打开就业一片天”的目标,奋力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蒸蒸日上,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织密交通一张网

近处,绿树连成排,花草生于底;远处,虽烟雾缭绕,却遮不住漫山的绿意。近日,驱车行驶在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通山大畈镇路段,一路风景美不胜收。

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是咸宁市交通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也是通山重点旅游交通建设项目,在通山境内有主支干线共7条,全长138公里,占全市总里程的62.4%,覆盖到慈口、杨芳林等7个乡镇的20个村庄。

“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将九宫山、富水湖、隐水洞等景区串连起来,为全域旅游发展打下交通基础。”通山县交通局局长刘兴美说。

过去,虽然通山景点名声响亮,但由于交通不便,各景点始终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局面,难以互促发展。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的建成,不仅推进了山区库区老区扶贫开发,加速沿线地区群众脱贫步伐,更打通了各景点之间堵塞的“经脉”,为形成全域旅游大格局提供了交通支持。

“大动脉”不可或缺,“毛细血管”亦不可少。石门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艰苦。如今,一条长8.6公里的旅游扶贫公路穿山而过,从村庄到县城的车程由一小时缩减至15分钟,楚王山、夏长畈、火龙果、太空莲等一批景点和乡村旅游产业也随之崛起,让石门成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年来,通山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道路建设,同时依托现有外围交通路网,投入逾30亿元,高标准提升乡村旅游风景道,先后建成乡村旅游路700多公里,畅通了旅游道路微循环。

目前,大畈板桥至九宫山富有、大幕山至咸安高桥萝卜小镇等重点旅游公路及各村庄旅游公路正在加速推进中,逐步形成“景区互通、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路网。

描绘全域一幅画

“形状奇特的钟乳石在灯光的照射下十分惊艳,游船、小火车等游览项目也让人耳目一新。”通山县隐水洞景区停车场,游客徐梦澜说,虽然抢票比较困难,但入洞游玩后,感觉不虚此行。

隐水洞位于通山县大畈镇,是通山重点景区之一。洞内钟乳石造型奇特多样,可泛舟地下河,可乘车赏钟乳,亦可漫步其间,这里荟萃了大自然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声音美和朦胧美,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同样让徐梦澜流连忘返的还有距隐水洞入口处不足百米的新兴景区——龙隐山旅游度假区。

龙隐山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4400多亩,总投资3.6亿元,既有玻璃天桥、悬崖秋千等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也有石林秘境、云端草甸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天然观光项目,可谓是观景玩乐两不误,趣味十足。自去年8月28日开园以来,深得游客好评。

谈及通山旅游,自然少不了九宫山风景区。近年来,通山紧紧围绕“全季、全景、生态九宫山”的要求,整合资金3亿多元对九宫山景区提档升级,逐步推出“春赏花、秋观星”旅游,向“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星、冬滑雪”全季游转型。

如今,铜鼓包观日出云海,石龙峡徒步探险,云中湖赏花游水,人气爆棚。

近年来,通山按照“龙头引领、全域布点、串点成线”思路,大力发展九宫山、富水湖等龙头景区的同时,加速打造新景区、乡村示范点和生态观光基地,形成了“亮点突出、百花齐放”的全域旅游格局。

据悉,该县已开发新兴景区26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18个,打造乡村生态观光基地65处。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  特约记者 孔帆升 徐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