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坐落在富水湖畔,是一个三面环水,缺田少地的地方。瘦弱山头上成片的桔树,是每一户人家生活来源的全部指望。

40年前,爷爷是家里的主力军。那时村里人都穷,三五家合伙共用一只小木船。住在河边的人,没船如同没脚,寸步难行。
桔子成熟的时候,天没亮,爷爷就挑着箩筐上山摘桔了。热汗伴着朝露沁在泥土里,把枝头的桔子滋养得格外甜,格外灵秀。桔树并不集中,这个山头十来棵,那个山头十来棵,山与山相隔很近,本可以几个大步跨过去,可无奈这脚下满盈盈的湖水,只好一趟趟划船奔走。天亮了,船舱也装满了。船桨奋力连贯拍打着水花,一路欢歌奔向对岸,码头上停满闹哄哄的村民,整理着满筐的桔子,组成一支庞大的卖桔队伍,挑着甜蜜的希望,从细长的山路走向城里。
爷爷把桔子盘到城里,卖不完的时候再挑去田多地广的村庄兑换大米,一个月下来要磨坏几双鞋子,可当时并不觉得累。通过辛勤付出,家里终于攒下钱来做了一条新木船,出门做事都方便多了。

30年前,父亲当家了。依旧继承爷爷的衣钵种桔子卖桔子。只是有些外地商贩不知如何探得的消息,每当桔子成熟,就把货车开到码头来收,各家各户把摘好的桔子送来就能钱货两清。这样省了好多少力,只要价格便宜了很多。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换不回全家半年的口粮。乡亲们想着把桔从山上盘到城里的诸多不易,一咬牙,卖吧,图个便捷。之前宠大的卖桔队伍,逐渐被面孔生疏的收桔商贩取代。村里人丢下填不饱肚子的桔树,外出打工,把桔园交给老人打理,把家园交给老人坚守。

10年前,村里开始发生变化。先后有了通往县城与渡口的公路,我也如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迎来了可爱的儿女;日子每天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年如期红透甜透的蜜桔,沉甸甸挂满枝头。
如今,老家成了炙手可热的乡村游景区,来村里参观游玩的行人不断,曾经外出求生的村民纷纷返回家园创业。大哥把旧房子收拾了一下,开起了土色土香的农家乐。蜜桔熟了,大嫂搬张桌子摆在家门口,游客纷纷购买。村里的蜜桔,都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故乡的河,永不干涸;故乡的桔,香甜醇涩;故乡的路,又远又长。

主 编:阮 冰
编 辑:徐 微
编 审:唐尚伟
监 制:方 雷
总监制:阮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