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人大常委会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开展“点题监督”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倪亚生)让代表在一线点题,部门在一线答题,困难在一线破题,监督在一线解题。通山县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在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开展“点题监督”,一件件民生难事实事得到解决落实。

代表在一线点题,部门在一线答题

乡村治理得如何?通山县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到乡村进行视察。在视察中,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负责人率领县人大代表一行七人对全县187个村检查发现公路沿线抓得好,成了“路边花”,示范村成了“盆中景”,但有些偏僻村庄的环境卫生无人清扫,垃圾转运不及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负责人当场通知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赶到现场,要求他们现场解答做好整改。到场的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当面作出承诺,他表示回局尽快制定方案,成立垃圾转运公司,购买垃圾转运车,每个村落实一名保洁员,做到每天一清扫,每周一转运,切实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如何确保山绿河清水净?通山县人大常委会选派县人大代表到一湖一河一库进行视察,当好河库长。人大代表当上河库长,认真履职尽责,在视察中发现富水沿湖有农民在湖中搞网箱养鱼,有极少数农民在库区沿岸湖泊建房屋和农家乐。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接到这些情况报告后,亲自带着咸宁市通山县生态环保分局负责人到富水库区沿湖进行进一步核实,责成该局对库区1024家网箱养渔进行拆除,对23处违法在重点湖泊建房屋和农家乐进行整治,使非法侵占富水湖滩的行为受到打击,让被侵占的河道湖滩得到恢复。

一次次巡察,让部门工作提高效能;一次次点题,让部门现场答题。通山县人大常委会转变工作方式,带来城乡面貌换新颜。

困难在一线破题,监督在一线解题

如何保护好矿产资源,不让山体遇到破坏?通山县人大常委会针对过去群众开采矿山遗留下来的问题,牵头组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一线研究解决修复山体方案,破解封闭矿山拆除厂房、修复山体的难题。通过多方协调决定,封闭矿山和拆除厂房由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修复矿山,搞好复耕由县国土、水利、生态环保等部门向上争取整治修复矿山项目资金,经过一年的努力,县直有关向上争取修复矿山、复耕复绿项目资金5000万元,修复被毁山体9座,面积达4700亩;拆除36家石材加工厂,关闭15个矿山和石材塘口,对矿山进行复退款复绿,栽上果木、种上农作物,使被毁山体林地成为绿色生态园林。

通羊河是通山县市民称为的母亲河,为了保护这条河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区市民人居环境质量,通山县人大常委会环保委组织人大代表到通羊河实地调研,将如何改变状况通羊河水质,改变沿河景观的设想建议交给县生态环保、城乡住建、水利和湖泊局办理;县人大常委组织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到通羊河现场监察,面对面解决整治通羊河的方案,由县水利和湖泊局、生态环境局向上争取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项目资金3000万元,在一年时间就对通羊河的河道进行了扩宽、清除污泥、河堤加固、扩岸改造,在沿河两岸建起1米宽的人行道,在6公里长的河岸两边护坡上栽上红梅、海棠等风景树,在河道上、中、下游建起城区水网联防管道,将通羊河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公园。如今,河面上白鹭戏水,沿河两岸人来人往,成为通山县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次建议换来山清水秀,一次次监督换来齐心合力,一次次整改换来各赞誉。通山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四个一”工作法,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编辑:杨越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