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副校长 “精准赋能”!慈口派出所为校园安全添 “防护盾”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吴莹  徐睿)法治副校长是校园法治教育的“引路人”、安全防线的“守护者”,更是连接公安机关与学校的“桥梁纽带”,其职责履行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法治观念的培育、校园安全环境的构建。

为切实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通山县公安局慈口派出所主动扛起校园安全责任,以“法治进校园”工作为核心抓手,通过构建常态化、精准化、多元化工作机制,深化辖区校园法治教育,为辖区中小学的师生营造了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建强 “法治课堂” 阵地,实现安全教育全时段覆盖

开设常态化 “法治课堂” 是慈口派出所落实法治副校长职责的核心举措。该所明确要求辖区各学校法治副校长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专题法治教育”,并鼓励创新教育形式,将 “法治课堂” 打造成校园安全宣传的 “移动阵地”。

近日,在乌岩小学的教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安全教育讲座如期举行 —— 这正是慈口派出所“法治课堂”常态化机制的具体落地,由该所副所长徐睿代表派出所走进校园开展宣讲。

讲座中,徐睿带着派出所精心整理的案例资料和安全宣传手册,以 “有没有收到过‘免费游戏皮肤’链接” 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开篇,瞬间点燃互动氛围。

围绕反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知识普及、护林防火宣传三大重点,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 “学生被冒充家长骗走零花钱” 等典型案例,拆解诈骗分子的 “话术陷阱”;展示派出所配备的毒品仿真模型,直观讲解毒品危害;播放护林防火警示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火灾后果。

此外,慈口派出所还指导法治副校长借助线上直播、录制 “法治小课堂”短视频等方式,将安全知识延伸至学生家庭,确保假期期间法治教育 “不断线、无死角”,真正实现安全教育全时段覆盖。

抓实教职工普法,夯实校园法治教育根基

深知教师队伍在校园法治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慈口派出所将教职工普法纳入“法治进校园”重点工作,建立 “每学期一次专项普法宣传”机制,由法治副校长代表派出所走进学校,为教职工开展专题培训。

在乌岩小学的教师会议室里,徐睿就曾多次受派出所指派,围绕 “校园安全管理法律风险”“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等主题,结合校园案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帮助教师厘清“权责边界”。

“以前处理学生矛盾总怕越界,现在有派出所的专业指导,心里更有底了。” 一位班主任的反馈,正是慈口派出所教职工普法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

通过派出所主导的专题培训和案例研讨,辖区学校教师的法治素养显著提升,不仅能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法治元素,更能依法妥善处理校园纠纷,成为派出所推动校园法治建设的 “帮手”,共同筑牢校园法治 “第一道防线”。

织密 “家校警” 网络,精准帮扶特殊学生群体

为实现校园法治教育 “全覆盖、无遗漏”,慈口派出所牵头建立 “法治副校长 + 学校 + 家长”协同机制,针对具有不良行为倾向的未成年学生,推出 “一对一” 教育帮扶举措。

该机制明确要求法治副校长定期与学校班主任沟通,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等方式精准识别重点关注对象;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由法治副校长代表派出所介入,用 “拉家常” 的方式开展法治引导;若情况复杂,则联合派出所民警共同邀请家长到校,召开“家校警” 三方座谈会,形成教育合力,确保随时为学生筑牢 “成长防护盾”,参与校园安全共建,筑牢全方位安全屏障。

深化安全共建行动,排查隐患不留死角

除法治宣传外,参与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是慈口派出所赋予法治副校长的另一项重要职责。该所要求法治副校长 “不定期参与开展校园安全排查”,从公安专业视角协助学校查找漏洞、提出整改建议。

在安全排查中,法治副校长与学校负责人一起走遍校园:在教学楼,检查消防器材是否符合公安标准、应急通道是否畅通;在操场,留意体育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应急灯亮度不够,需按消防标准更换”—— 排查中,徐睿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源于慈口派出所对校园安全的专业把控。

排查后,派出所还会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闭环解决。通过 “查隐患、补短板、堵漏洞”,慈口派出所与学校共同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校园安全防护网。

从常态化 “法治课堂” 到 “家校警” 协同机制,从教职工普法到安全隐患排查,慈口派出所始终以 “守护校园安全” 为核心,通过法治副校长这一纽带,将公安职能与校园需求深度融合。

下一步,慈口派出所将继续优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推动 “法治进校园” 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延伸,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为构建平安、法治校园提供更加坚实的公安保障。

(编辑:刘熙  二审:孟军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