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程思 通讯员 余曰储 阮建军 )近日,湖北通山县鄂林碳票(咸宁)开发项目(第一期)成功签发,并获得通山县农商行1亿元授信支持。这是《鄂林碳票开发工作指南(试行)》印发后,全省首个成功落地并实现金融授信的林业碳票项目,标志着通山在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目区开发小班总面积达8444.06公顷,计入期为20年。经咸宁市林业科学院审定核查,首个核算期(5年)减排量为14.82万吨,预期计入期总减排量达59.30万吨。按照当前全国碳市场交易价估算,核算期收益约876.59万元,预期总收益可达3506.33万元。随着项目持续推进,预计累计银行授信将突破4亿元,为地方绿色发展和林农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湖北通山作为全省重点林区县,自湖北省林业局今年8月印发《指南》以来,该县闻令而动、先行先试,将鄂林碳票开发作为深化“两山”实践、服务“双碳”战略的核心抓手,系统推进项目落地。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发改、财政、林业、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仅仅一个多月,便高效完成林地筛选、权属核查、计量监测等工作,率先打通碳票开发全流程,将一片覆盖14个国有林场、总面积达12.67万亩的“绿色碳库”搬上了交易平台。
在技术路径上,通山坚持科学规范,严格遵循省级标准,通过“摸清家底、精准开发、严格审核”三步走策略,夯实数据基础,确保碳汇测算真实可信、项目文件严谨合规,为碳票的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开发模式上,通山注重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与价值拓展。通过集中经营、统一开发,降低交易成本;建立“林业局+技术单位+林场”联动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推动“碳票+生态司法”“碳票+绿色金融”等创新融合,拓展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项目始终坚持以惠民利民为落脚点,通过透明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让广大林农共享生态红利,激发群众参与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凝聚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共识。
湖北通山县将以此次成功签发为起点,持续深化鄂林碳票机制创新,努力为全省林业碳汇规模化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通山经验”,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湖北绿色崛起贡献通山力量。
(编辑:张文静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