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阮雅难)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大畈镇的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始终涌动着火热的建设热潮——挖掘机在地块间有序作业,工作专班穿梭于村组沟通协调,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以 “假期不打烊”的实干劲头,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按下“加速键”。
自2025年7月该项目正式落地通山县以来,大畈镇紧扣 “枇杷产业核心区三产融合发展”核心目标,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据悉,项目总投资10050万元,资金来源涵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融资,规划实施 12个子项目,具体包括新改建标准化枇杷种植基地、培育良种繁育基地,配套建设枇杷产业精深加工设施、林果社会化服务中心等,着力构建“种植+加工+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为确保项目高效落地,大畈镇从启动阶段便建立“联村党委牵头、驻村干部包保、村干部落实”的三级推进机制: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联村党委统筹协调各类资源,7个项目村均配备由驻村干部与村干部组成的专项工作专班,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压实到人。截至目前,镇党委、政府已累计召开专题部署会、调度会14次,及时传达上级要求、研判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镇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坚持“一线工作法”,每日深入现场督办土地流转、清表平整等关键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扎实推进。
双节假期期间,项目建设节奏丝毫未缓。在项目村的标准化枇杷种植园建设现场,地块清表作业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后续种植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大畈镇同步推进技术赋能,针对性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目前已摸排动员362名村民参与枇杷种植技术及电商运营培训,为产业长远发展储备实用型人才。
“过去我们村十三组的石桥垅,先种柑橘,后来品种老化没了效益;改种杉树,经济价值又低,加上地块土质差、地势陡,其他作物也种不了,大家一直为发展犯愁。” 西泉村党支部书记程书民感慨道,“现在发展枇杷产业,不仅村民能拿到稳定的土地租金,村集体未来还能通过参与经营管理、享受收益分红壮大实力,为后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坚实资金支撑。”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大畈镇枇杷产业以往“散户自产自销、零散种植”的传统模式转向“高标准种植、市场化运营、全链条发展”的新阶段,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助力当地迈出更稳健、更长远的发展步伐。
(编辑:刘熙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