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咸宁台记者 钟鹏 通山台记者 阮班浩)9月29日,鄂林碳票(咸宁通山)首票签发仪式在我市举行,标志着全省首张鄂林碳票(咸宁)正式签发,实现了碳票交易从0到1的实质性跨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刚出席活动并讲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杜兵,副县长陈国宁参加会议。
王刚表示,咸宁将持续做好碳票应用文章,探索交易、质押等场景落地,让碳票“流转起来、增值起来”,推动更多林地释放生态红利,为湖北绿色转型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据了解,此次发行的首张鄂林碳票(咸宁通山),监测期内核定碳减排量达14.82万吨。“碳票”变“钞票”。在现场完成碳票交接后,通山农商行现场向通山县城发林业有限公司授予(首期)1亿元信贷额度,为后续碳票市场化注入了金融“活水”。
通山县作为全省重点林区县,仅仅一个多月,便高效完成林地筛选、权属核查、计量监测等工作,率先打通碳票开发全流程,将一片覆盖14个国有林场、总面积达12.67万亩的“绿色碳库”搬上了交易平台。
碳票是什么?简单来说,碳票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身份证”,有了这张“身份证”,就可以将看不见的森林固碳能力,转化为可交易、可质押、可兑现的资产凭证。随着碳票在市场中的流转,它不仅将无形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有形的资产凭证,更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市场化实现路径。
(编辑:杨越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