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畈镇:实干破题促发展 聚力实务升效能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阮雅难)近阶段,大畈镇锚定“民生有温度、帮扶有精度、产业有速度”的工作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困境群体保障、特色产业升级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用实打实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全镇呈现出“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进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走村入户解民忧 绘就民生幸福卷

“屋场会开在晒谷场,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 连日来,大畈镇组织全体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深入全镇126个村民小组,以“屋场会+现场办公”的形式,把政策宣讲台搬到群众身边。在西泉村的文化广场前、长滩村的农户院坝里,干部们用方言拉家常、讲政策,细致解读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具体要求,现场收集“邻里宅基地纠纷”等民生诉求。对能当场解决的诉求,干部们立即在场处置;其他复杂诉求,明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让群众“吐槽有地方、诉求有回应”。

危房安全排查同步推进,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联合驻村干部、村干部组成排查专班,逐户走访老旧房屋,重点关注独居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住房安全。排查中发现的危房,制定 好“一户一策”修缮方案,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升行动也在有序开展。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通过“户主会讲政策、公示栏晒明细、微信群发解读” 的三维宣传模式,向群众讲清“三资”管理对村集体增收、村民受益的意义。目前已指导13个村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累计收到群众咨询建议8条,均逐一答复解决,为乡村振兴筑牢“家底”根基。

精准帮扶暖人心 点亮困境新希望

“谢谢叔叔阿姨,这新衣服穿着真舒服!”近日,大畈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带着新衣服、书包和文具,来到事实无人抚养学生家中。工作人员一边帮孩子试穿衣服,一边翻看他的作业本,耐心询问“学习上有没有难题”“生活上缺不缺东西”,临走时还留下联系电话,叮嘱“有困难随时找我们”。这温情一幕,是大畈镇“困境群体暖心帮扶”行动的生动写照。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镇民政办组建 “一对一” 帮扶专班,对全镇困难家庭开展全覆盖走访。在走访中,工作人员不仅细致讲解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政策,还帮助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申请临时救助金、为残疾人办理残疾证换新手续,协调镇卫生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体检服务。针对个案学生和事实无人抚养学生,镇里联动县志愿者协会等部门,安排志愿者上门,既辅导功课,又开展心理疏导,帮孩子打开心结、重塑信心。

“之前总担心孩子没人管,现在干部经常来送东西,志愿者还帮着辅导作业,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学生的奶奶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眼眶泛红地说道。通过“物质帮扶+情感关怀”双管齐下,大畈镇用贴心服务让困境群体感受到“家” 的温暖,点亮他们的生活希望。

项目攻坚促升级 激活产业新动能

作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大畈镇标准化枇杷种植基地建设正“挂图作战、倒排工期” 加速推进。镇里成立项目攻坚专班,将项目拆解为12个子项,每个子项明确责任专班和完成时限,每周召开推进会研判进度,确保“天天有进展、周周有变化”。

眼下,挖机正在涉及村的种植基地里持续作业,平整土地、清理杂草,为后续种苗栽种做准备。此前,有少数村民因担心土地流转收益、后续就业等问题,对项目存在顾虑。姜杭德、成焕雄带队多次上门,坐在村民家中“算收益账”,通过耐心沟通,签订好土地流转协议,打通了项目推进的“堵点”。

为让村民“懂技术、会经营”,镇里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电商协会等部门,计划开展枇杷种植及电商培训,内容涵盖枇杷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治、直播带货技巧等。此外,镇里还通过“干部入户讲解、村里广播宣传、微信群发政策”的方式,积极推广枇杷种植保险,引导枇杷种植户参保,为特色产业发展系上“安全绳”。

下一步,大畈镇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项目进度、帮扶实效等,在民生保障上持续发力、在帮扶服务上精准发力、在产业发展上集中发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再提效、再升级,为通山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大畈动能”。

(编辑:杨越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