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先锋|谭品庄:二十年如一日 擦亮“警”色人生

云上通山报道:没有熠熠警衔,却肩扛如山责任;不曾配枪执械,却始终冲锋在前。

在通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有这样一位辅警,用二十年光阴将 “警魂” 二字镌刻成永不褪色的勋章 —— 他是谭品庄,一位脱下军装却从未卸下担当的退伍军人。

案卷堆里,他化身敏锐的猎手,在蛛丝马迹间追寻真相;火场浓烟中,他是逆行的孤勇者,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通道;献血车上,他的手臂一次次挽起,让滚烫热血延续他人生命;街头巷尾,他化作移动的普法课堂,将法治火种播撒在群众心间。

谭品庄用二十年如一日的躬身力行,让 “辅警” 二字承载起超越职级的千钧分量,书写着属于平凡英雄的壮丽史诗。

刑侦战线的 “暗夜追光者”

凌晨三点的刑侦大队办公室,台灯在谭品庄的案卷上投下暖黄光晕。白炽灯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常年翻阅案卷,他的指关节早已变形,此刻却仍紧紧攥着放大镜,逐页比对监控截图与现场痕迹。泛黄的纸张在他手中沙沙作响,如同深夜里最执着的私语。

“找到了!” 突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布满血丝的眼睛里迸发出惊喜的光芒。放大镜下,嫌疑人刻意伪装的鸭舌帽边缘,露出一道细微的疤痕,与此前一起盗窃案受害者描述的特征完美吻合。这一发现,让持续了半个月的跨市盗窃案终于迎来转机。

从证据梳理到模拟推演,从蹲点守候到现场抓捕,谭品庄总是冲在最前。同事们常调侃他是 “铁打的”,却不知他抽屉里,止疼膏药和腰椎牵引器早已成了 “标配”。

荣誉墙上,“优秀辅警标兵”“年度先进个人”“辅警三等奖励” 的证书整齐排列,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烫金的字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但谭品庄知道,这些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是无数个日夜坚守、无数次与黑暗较量的见证。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他用热血和汗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不平凡篇章。

生死关头的 “逆行英雄”

着火了!快救人!”2021年11月6日深夜,刚结束加班的谭品庄被刺耳的呼救声惊醒。通羊镇老城区的居民楼已被浓烟吞噬,二楼窗户隐约传来微弱的呼救。他没有丝毫犹豫,脱下外套捂住口鼻便冲进火场。

滚烫的热浪灼伤了皮肤,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但他凭借着军人特有的冷静,在浓烟中摸索到蜷缩在角落的两位老人。

当他背着老人冲出火海时,脸上布满黑灰,却笑着安慰受惊的老人:“别怕,安全了。”

这份刻进骨子里的使命感,让他在2023年荣获 “咸宁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称号。颁奖台上,他身姿笔挺如青松:“穿上这身制服,就是群众的‘护身符’。”

生命长河的 “热血守护者”

藏蓝警服之下,跳动着一颗赤诚的公益之心,每一次挽起袖管,都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二十载春秋,谭品庄累计献血3000余毫升,密密麻麻的献血记录连成一条跨越20年的生命红线:3000毫升热血,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更换了3/4,至少挽救了15条垂危的生命。

那汩汩流动的热血,如同他无声的誓言,将温暖传递给素不相识的生命。他不仅自己坚持献血,更带动身边同事加入爱心行列。同事们都说:“跟着庄哥献血,就像出警执行任务一样光荣。”而他却总摆摆手:“这哪算奉献?不过是健康的人该做的'生命储蓄'。”

那本被血渍浸染出暗纹的献血证扉页上,写着他的献血哲学:“警服守护平安,热血延续生命。”正如他常对新警说的:“我们抓捕罪犯是在守护生命线,献血救人是在延续生命线,本质上都是人民警察的使命。”

法治阵地的 “亲民讲师”

每逢节假日,谭品庄都会带着精心准备的“法治大礼包”出现在广场中央——里面装着改编成方言顺口溜的法律条文、真实案例改编的漫画手册,还有他自创的“防骗三字经”。

“阿娘您看,”他指着防诈手册上的案例,“这种‘养老金补贴’骗局专挑独居老人下手。”接地气的本地方言配合夸张的肢体动作,总能把复杂的法律知识变成老百姓的“家常话”。遇到年轻人,他就掏出手机演示“AI换脸诈骗”的最新手法;面对商户,他又变戏法似的拿出“合同陷阱识别卡”。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情景普法”:让群众扮演案件当事人,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法律运用。一位参加过活动的大爷说:“谭警官讲的比电视里的法律节目还明白!”他常说:“要像老中医把脉,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正是这样的“定制式普法”,让法治阳光真正照进了群众心坎里。

从军营到警营,从青葱少年到鬓染霜雪,谭品庄始终践行着 “人民至上” 的初心。女儿画笔下歪歪扭扭的警徽,是他最珍视的 “勋章”;群众竖起的大拇指,是他最响亮的 “军功章”。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璀璨夺目的光环,只有默默奉献的担当。谭品庄用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让藏蓝警服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编辑:刘熙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