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新手” 到 “能手”,通山公安急救技能培训解锁夏日 “救命密码”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吴莹 阮书婷)为进一步增强公安一线民辅警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夏季防溺水救援工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7月24日,在第七个世界防溺水日到来之际,通山县公安局以 “理论 + 实操” 双轮驱动,为近百名一线民(辅)警及重点岗位人员量身定制防溺水急救技能专项培训,通过专业赋能与实战锤炼,筑牢应对突发溺水事故的 “第一道防线”,为群众生命安全加装 “防护盾”。

专业赋能,夯实救援理论基础

“溺水救援,每一秒都关乎生死,盲目施救可能酿成二次悲剧。” 培训会上,通山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王文献的话语掷地有声。他围绕 “防、救、护” 三大核心,系统拆解了溺水事故的高发场景 —— 从野外溪流的暗流漩涡到乡村池塘的湿滑岸坡,从儿童嬉戏的无人看管到成年人的大意逞强,结合近年真实案例直击人心。

心肺复苏(CPR)的按压深度与频率、AED 电极片的精准粘贴、海姆利希急救法的发力技巧、水中托举的借力要点…… 王文献用 “步骤化讲解 + 动画演示” 让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当讲到 “黄金救援4分钟” 的重要性时,他特意列举了因延误施救或操作失误导致的遗憾案例,提醒大家:“科学救援不仅是技能,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一个个鲜活的教训令人警醒,让 “安全施救、高效施救” 的理念深植每位参训人员心中。

实战演练,锤炼应急处置能力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速度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模拟演练现场,教官团队俯身示范,手把手抠细节、纠动作。参训民辅警分组轮流上阵,在模拟人体模型上反复练习心肺复苏,额头上的汗珠与专注的眼神,诠释着对技能的较真。

分组训练中,溺水人员搬运时的 “脊柱保护”、团队协作救援时的 “口令配合”、外伤包扎时的 “快速止血” 等实操课目紧张有序。13个派出所的民辅警代表轮番登场,在模拟河道场景中演示救生圈抛投、绳索横渡等装备使用,从 “取装备到实施救援”,充分展现了扎实的应急反应能力。“平时多练一分,现场就多一分底气。” 刚完成模拟救援的巡特警队员陈敬勇抹了把汗,眼神坚定。

警民联动,共筑防溺水安全网

“我们平时在危险水域边巡逻,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这次防溺水急救技能培训非常实用,让我们在面对溺水事故时能够更加冷静、有效地施救,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大畈派出所副所长李晨亮的感慨道出一线民警的共同体会。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施救能力,更让大家意识到 “源头预防”的重要性。

据悉,培训结束后,各辖区派出所将继续联合社区(村)、学校开展防溺水宣传,通过发放手册、现场演示、水域巡逻等方式,增强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安全意识,从源头减少溺水事故发生。 “警民同心,才能从根本上织密安全网,这是组织这次专业培训的另一重深意。” 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基层基础中队长方展说道。

此次培训是通山县公安局落实“防溺水”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既提升了民辅警的急救技能,也为构建“快速响应、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打下坚实基础。通山公安将持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急救技能转化为 “见险能救、救之能成” 的实战能力,守护群众水上安全,让平安之舟行稳致远。

(编辑:刘熙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