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通山人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创业梦想回归家乡。他们凭借“就近就业”的归属感扎根乡土,以“在家乡创业”的魄力开创新局,将个人奋斗融入县域发展。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推动产业革新,还是在新兴领域寻求创新突破,这些返乡人员正以其蓬勃的创造力和坚韧的行动力,共同书写着通山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即日起,通山县人社局和通山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就业创业在通山 此心安处是吾乡”——通山县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系列报道,聚焦这些返乡奋斗者的鲜活故事,展现他们为通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与无限活力。
通山深处,柏烟萦绕。一位90后青年,将对故土的眷恋,化作一缕穿透屏幕的柏树烟香,将大山深处的腊味,变成千万级的乡愁产业。今天《就业创业在通山 此心安处是吾乡》系列报道,走进返乡新农人阮长辉的腊香世界,看一根腊肉如何串起乡情、点燃希望。

阮长辉
通山县长辉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我在2012年返乡时,村里真的没什么产业。我看到村里,跟我的家人们熏那个腊肉。这个腊肉又香,又好吃。我就突发奇想,眼球一亮,我就想,这么好的腊肉,那么好的产品,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困在家里?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发扬光大做成产业,把它走出去,把它卖出去,把它带动我们村里经济,来做为我们创业的一个项目。
2012年,在城市打拼的阮长辉毅然返乡。从餐饮起步,到扎根养殖,他始终在寻找隐水村的独特味道。祖辈传承的古法熏制技艺点燃了他的灵感。2019年,“通山长辉农产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阮长辉化身“通山腊肉哥”,在抖音直播间架起镜头:花椒腌制的辛香、柏树枝慢熏的轻烟、时间赋予的醇厚色泽……古老工艺透过屏幕征服万千味蕾。第一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大山风味终于“破圈”。

阮长辉
通山县长辉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匠心是根,创业是路,我创业之初,自筹资金,加上人社局创业贷款共计八百余万元,建了一个腊肉厂熏腊肉,我们老手艺不能丢。花椒腌、柏树熏,我们让每一道工艺变得放心,让古法传统的工艺变得更靠谱、更放心。
品质筑牢基石,电商打开天地。透明化的直播生产赢得信任,高峰期日销万单。短短五年,销售额从500万跃升至2000万,通山腊肉香飘全国,成为高端餐厅与海外市场的“金字招牌”。荣誉纷至沓来:“全国食品流通骨干企业”、中国楚菜美食文化节“好食材”、咸宁市直播电商大赛一等奖……阮长辉也获评“通山县电商人才”。

阮长辉
通山县长辉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乡村振兴需要火种,我们把腊肉销售作为引信,我们利用自媒体销售,把村里的南瓜、土猪肉、花椒等农产品变成金疙瘩。我们利用新模式电商直播销售 升级助农直播间,把我们村里的农产品走出大山,给村民带来增收,发展我们农村的经济。
产业活了,乡村才有真盼头。阮长辉的公司不仅卖腊肉,更成为隐水村的“共享引擎”:固定吸纳11名脱贫户,高峰期带动50多人就业;每年帮村民代销红薯、土猪肉等农副产品超200万元。今年,随着腊肉预制菜生产线和熏制体验馆的筹建,预计将再带动30户村民增收。

吴望娣
脱贫户
我在这里上班,离家里很近,每个月有三千多块钱。家里养的鸡种的菜,我们老板都帮我们卖,一年有四五万块钱的收入。
从城市回归乡土,阮长辉用了十二年。他将刻骨的乡愁,投入滚烫的创业炉膛,用柏树的烟、花椒的香、山民的盼,熏制出名为“长辉”的产业之花。这朵花,根植于隐水村的沃土,绽放在电商的云端,芬芳飘向四海,更映照着通山返乡青年最朴素的信念——

阮长辉
通山县长辉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就业创业在通山,我返乡创业这个选择是对的。
(编辑:谭茜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