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刘洵)炎炎夏日,烈日炙烤着大地。连日来,通羊镇寨下村老党员金志国顶着草帽,提着方言循环播放防溺水口诀的喇叭沿堤巡视。突然,他目光一凝——浅滩处几个嬉闹的孩子正推搡着向深水区蹚去!“危险!快上来!”金志国一声断喝,黝黑的脸上汗珠滚落,快步上前将孩子们带离水域,“走,去村委会吃西瓜!”这紧张而温情的一幕,正是通羊镇构建防溺水“三重盾”,用实干守护青少年暑期安全的生动缩影。
短信“嘀嗒”传责任 监护防线精准到心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高温持续,严禁野泳,请加强看护……”通羊镇李渡村留守儿童吴同学的奶奶,每周都会收到这样的定制化防溺水短信。针对全镇留守儿童这类重点群体,该镇建立“一人一档”监护台账,由民政办联合学校精准梳理监护人信息库。入夏以来,已累计发送定制提醒短信约13300条,成功劝阻多起留守儿童私自下水事件。
敲门入户送安心 “三个一”筑牢家庭防线
“张阿姨,这倡议书您可得贴在冰箱上。”凤池社区网格员方晓玲将粉色的防溺水安全倡议书递给镇南中学初一程同学的外婆。全镇30个村(社区)组建“敲门队”,由村干部、教师、志愿者组成的120名队员,带着5000余份倡议书完成全覆盖走访。在泉港村,队员们创新“三个一”模式:给孩子上一堂防溺水课,监护人签一份责任承诺书,在院墙上贴一张警示贴,让安全意识看得见、记得牢。
日夜巡逻筑屏障 全镇联动守平安
“上午9点、下午2点、晚上7点,重点水域必须巡查到位。”翻开镇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张骁的巡逻日志,重点水域的动态、隐患处置记录密密麻麻。该镇将辖区河流、水库、大塘等危险水域划分责任区,巡逻队员配备手电筒、救生杆和铜锣,形成“白天步巡 + 夜间锣巡”的立体防线。更构建起“15分钟应急响应圈”:发动护林员成为“沿岸哨兵”,日常巡山兼顾水域安全;招募临水小卖部店主担任“瞭望员”,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险情。日前,湄港村小卖部店主刘大爷发现几名孩童拎着塑料袋奔向深水老堰塘,立即拨打巡逻队电话。5分钟内,队员赶到现场成功劝阻,并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孩子的安全是天大的事,守住了他们,就守住了千家万户的盼头。"通羊镇党委书记阮英友坦言,该镇将继续把群众力量发动起来,用"铁脚板+巧办法"织密防护网,让防溺水工作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目前全镇已在危险水域竖起150块警示牌,投放150套救生圈和长竹竿,下一步还将联合学校、红十字会开展防溺水应急技能大练兵,组织学生、家长、巡逻队员实战演练落水应对、器械救援与心肺复苏全流程,切实提升全民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实战能力。
(编辑:刘熙 二审:孟军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