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畈镇:以“七项硬核举措”打造“暖心政务”新标杆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张亚吉) “群众来办事,我们多笑一笑、多跑一步,就能让群众少烦一分、少等一刻。便民服务无小事,服务群众的温度,就是大畈镇的温度!”6月19日,大畈镇组织便民服务大厅全体工作人员召开作风整顿专题会议,旨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镇领导班子成员、镇便民服务大厅全体工作人员及镇纪委相关人员齐聚一堂,围绕“如何让群众办事更舒心、更高效”展开深入部署,以“七项举措”吹响便民服务作风整顿“冲锋号”。

直面问题找短板:从“问题清单”到“刀刃向内”  

“前期,我的服务意识不强,对待群众不够热情,对于其他窗口同事负责的工作置之不理……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会议伊始,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直奔主题,通报了前期查摆出的“服务态度待提升、业务协同待加强、应急响应待优化”等三方面的具体问题。

问题清单摆上台面,更摆进了每名工作人员的心里。“以前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今天才明白,群众的‘不满意’里藏着多少急难愁盼。”窗口工作人员小王坦言,“这次会议既是‘问题通报会’,更是‘思想动员会’,我们得把‘群众的事’真正放在心坎上。”

七项举措抓落实:从“口头承诺”到“硬核行动”  

会上,针对查摆的问题,镇党委书记陈国宁现场部署“七项落实任务”,以“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推动作风整顿走深走实,为便民服务“立规矩”“明方向”:

精神洗礼强思想,拧紧“服务弦”。 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换位思考”专题教育,逐一现场进行表态发言,从思想深处破除“官本位”,树牢“民本位”,真正把“群众满意”作为服务标尺。

专班推进抓常态,织密“责任网”。 成立便民服务作风整顿工作专班,镇纪委全程跟进监督,常态化抽查工作人员在岗和服务群众的情况,对推诿扯皮、态度恶劣等问题“零容忍”,以“严督查”推进“真整改”。

会商研判解难题,架起“连心桥”。 每月召开专题会商会议,总结梳理存在的服务堵点(如老年人行动不便、群众对政策理解困难、跨部门事项“多头跑”等),当场研究解决方案,确保问题“不过月、不积压”。

专项经费补短板,筑牢“服务巢”。 针对前期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制度流程未及时更新等问题,镇里落实好资金保障,及时增设群众休息座椅、合理设置便民休息区,打造温馨办事环境。

专项培训提能力,锻造“硬本领”。 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赴政务服务示范乡镇“跟岗学习”,重点提升政策解读、系统操作、应急处突等能力;同步梳理“正面服务清单”(如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负面行为清单”(如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让干部“干有标准、行有戒尺”。

暖心服务树品牌,传递“大畈情”。 推行“三个一”服务:一张笑脸相迎,保持微笑服务;一声问候暖心,主动询问群众需求;一次办结到位,简单事项当场办、复杂事项帮代办。同时,为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纪律督查严底线,架起“高压线”。 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既抓业务又抓作风;镇纪委组建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突击检查,对迟到早退、串岗闲聊、态度恶劣等问题“即查即曝”,典型案例全镇通报,以“硬约束”守牢纪律红线。

会议结束后,前来办事的村民王奶奶高兴地感叹道:“我今天来办理退休年审,跑一次就当场办好了。工作人员给我发放了操作指南,今后我可以对照流程自己在家里操作啦!”窗口工作人员小马则记满了笔记:“陈书记说‘把群众当亲人’,这不是口号,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标准。”

“作风整顿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陈国宁在总结时强调,“我们要用‘小窗口’服务‘大民生’,让大畈镇便民服务大厅成为群众‘愿意来、留得住、办得快’的‘暖心港湾’,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发展的‘满意指数’!”

下一步,便民服务大厅的作风整顿将全面启动,大畈镇将以“七项举措”为抓手,力争在一个月内实现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三提升”,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编辑:刘熙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