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医院:传承国粹从娃娃抓起 中医药文化科普课堂点燃学子兴趣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郑宗敬 金鑫)“紫苏、蒲公英、板蓝根,杜仲、紫菀、铁线莲,艾草......”,《百草歌谣》随着稚嫩的童声在校园回荡。5月27日,通山县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课堂在通山县通羊四小六(6)班开讲,50余名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沉浸式体验,开启了中医药文化启蒙之旅。

在精心布置的"中医药科普课堂"里,县中医医院专家团队带来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郑宗敬副主任药师现场展示的戥称称量精准度引发阵阵惊叹,当药碾在课桌上隆隆转动时,孩子们争先恐后触摸传统器具的温度。

孟斌中药师用"望闻问切"四诊歌诀和周杰伦的“本草纲目”歌曲串联起中药基础知识,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草木智慧化作童言童语。

王金平副主任护师带领学生寻找身上的"健康密码",当小手指准确按压大椎、合谷、足三里等养生要穴时,教室里此起彼伏响起"酸酸胀胀"的新奇体验。

市场科万二妹主任指导的香囊制作环节更将活动推向高潮,艾叶、藿香、薄荷、丁香……在稚嫩指间翻飞,一个个承载文化基因的驱蚊防病、安神助眠香囊逐渐成型。

“原来蒲公英也是中药!”“苍耳子我在野外见过”“我要把香囊送给爷爷防蚊虫!”课堂上不时响起童声。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化身小药师,称量、捣药、装袋工序一丝不苟。

该班班主任陈传珍老师欣慰表示:"在基础教育阶段植入中医药文化基因,既能培养健康生活理念,更能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县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活动是通山县中医医院落实《通山县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实施方案》的创新实践,通过"理论+实践""讲授+体验"的立体教学科普模式,让千年岐黄智慧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正如教室墙上"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书法作品所昭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星火,正在孩子们闪亮的眼眸中愈发明亮。

(编辑:张洁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