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程慧)日前,笔者在通山县大路乡杨狮坑村采访时看到:村庄里一排排楼房林立,村湾人居环境优美,田野上粮油农作物长势喜人,山坡上果木郁郁葱葱,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大路乡杨狮坑村地处通山县城郊,交通方便、田地资源丰富。如何发挥本地有利条件和优势?近年来,杨狮坑村按照“沿山木林、沿路果蔬、沿畈粮油”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三沿”经济,取得了喜人成效。
沿山林木,山上建“银行”。该村充分发挥山地面积广的优势,以抓好林特开发为重点,以专业种植户大户为示范,以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带领群众山上兴建“绿色银行”。近年来,该村引导群众创办150亩果木和油茶基地,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本地荒山坡地,在山上种植30亩砂梨,加上封山育林50亩,成为群众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当地群众说:“发展林特种植业,既绿化了荒山、又增加了家庭收入,为每家群众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
沿路果蔬,路边建大棚。该村采取“村+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从过去耕田作地的单一型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利用本地邻城傍市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目前,村里建起了66亩大棚蔬菜基地由专业户经营,种植的辣椒、青菜、萝卜等十个品种的通山城区市民的需求。城里的市民说:“要吃新鲜菜,到杨狮坑村就能随时摘。”
沿畈粮油,田野建粮仓。如何发挥本地田地集中连片和土地肥沃的有利条件?该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全村1100亩农田改造成高标准的“油菜+水稻”示范基地,鼓励群众大力种植油菜,形成油菜花花海观光基地;改造冷浸田种植优质晚粳稻100亩,现在全村每年生产的油菜籽加工成菜油6万斤,群众收入达60万元,耕种的优质晚粳稻,每亩产晚粳米400斤,村农业合作社收入达24万元。村里群众说:“如今村名们是家里粮满仓、油满缸。”
为了以产业带动乡村游,该村在沿村路边建农家乐,在果蔬基地建起烧烤店,让外来游客体验田园生活,在杨狮坑村采果、摘菜、钓鱼,让他们现摘、现烤、现品尝。
(编辑:阮百川 二审:孟军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