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群山叠翠的通山县,既是荆楚大地的生态屏障,亦是森林防火的前沿阵地。作为森林覆盖率超70%的绿化大县,通山县在2025年清明森林防灭火攻坚战中,以“防”为核心,构建起“城乡一体、人技物协同、权责明晰”的立体防控体系,将火险隐患扼杀于萌芽,是摆在目前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头等大事。
城乡联动,打破壁垒,织密防火“一张网”。要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以“全域防控”理念整合资源。在城区,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社区网格员入户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将“无烟清明”理念渗透至每个家庭。在农村,县直驻村和乡镇干部、护林员、村民志愿者要组成“三级联防队”,创新“四级联包”制度,驻村工作队包组、乡干部包山头、村干部包地块、护林员包农户,实现“山有人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有些乡镇组织摩托车搭载高音喇叭穿梭于城乡和邻县乡镇接合部,以“无人机+大喇叭+流动车辆”硬核喊话形式,用方言土语传递防火知识,这种城乡要素的有机流动,让防火网络既具乡村地气,又显城市效率。
三防并举,人技物协同,筑牢防火“三道墙”。人防为本,将49万通山“人”作为防火第一道屏障。全县187名村级护林员、多个应急分队全员上岗,在坟墓集中区的路口设立检查点。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行“防火承诺书”入户签订,承诺“文明祭扫”,将防火宣传融入“屋场会”,用“火险毁林赔款案例”唤醒村民敬畏心。技防增效。科技赋能让防火从“人海战术”转向精准防控。引入“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对重点林区进行高空监测;启用“智慧防火平台”,形成“全民瞭望哨”。物防托底。物资储备与基础设施要双管齐下。要及时配备专业消防车、风力灭火机。乡镇一级要强化“最后一公里”保障。
制度强基,权责倒逼,拧紧防火“责任链”。“防火成败,系于责任”,要构建起严密的问责体系。目前,县纪委监委成立督查组,直插一线检查物资配备、值班到岗情况,对履职不力者实行“一日一反馈、一周一通报”。对因失职失责造成的森林失火,要及时进行问责处理。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效应,让“守土有责”从口号落地为行动。
防火之道,防于未燃。通山县多年的清明节防火实践,昭示着现代森林治理的深层逻辑:防火不是简单的“堵”,而是需要城乡协同的系统工程、人技物融合的科技支撑、权责对应的制度设计、文化浸润的价值引领。当无人机盘旋山巅、护林员的铜锣声回荡村落、文明祭扫成为新俗,通山县这片荆楚绿肺正书写着“以防促安”的鲜活篇章。只要坚守“防”的智慧与决心,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愿景必将照进秀美新通山的现实。
县融媒体中心评论员 方雷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