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青春暖流润山城 爱心护苗促成长

“这两朵用扭扭棒制作的郁金香是我给爸妈的礼物!”在湖北省通山县新城社区青少年之家,阮子渃小朋友举着刚完成的手工作品,明亮的眼睛里盛满笑意。今年寒假期间,由共青团通山县委主办的20个寒假“爱心托管班”同步开启“放心带娃”模式。

阳光洒满的清晨,新城社区青少年之家外的空地上,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正一板一眼地操练少年拳;美育课堂上,五彩扭扭棒在孩子们手中缠绕翻折,一束束郁金香渐次绽放;科普课上,在使用了人工智能应用后,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被人工智能的强大所折服。“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徐梦潇介绍:“我们设计了‘学业辅导+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不仅为孩子们辅导课业,还开设了体育少年拳、美育手工、智育科普等特色课程。”

这种“托育+教育”的创新模式广受家长好评。“以前放寒暑假真是急死人,孩子成天待在家里玩手机,放他出门又怕乱跑疯玩出意外。我们又不能辅导功课,遇到孩子不会的作业只能干瞪眼。”通山县苦竹林村的周典福表示,“今年寒假村里有了这个托管班,孩子跟着这些大学生不仅很快做完了寒假作业,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孩子的安全也有了保障,我希望这个托管班年年寒暑假一直办下去。”

据共青团通山县委书记邱莉莉介绍,该县已构建起“党政支持+共青团搭桥+校地联动+村(社区)参与”的托管服务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暑假及2025年寒假全县累计设立55个假期教学点,招募高校志愿者191名,根据志愿者专业特长开设相关特色课程,服务留守儿童1550余人。

在管理机制上,爱心托管班实行“双清单”制度:课前征集家长需求清单,课后反馈学生成长清单。2025年寒假“爱心托管班”数据显示,93%的家长认为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提升”,87%的学生养成了每日阅读习惯。

共青团通山县委将不断总结经验,着力打造可持续、高水平、常态化少年儿童假期托管服务体系,立足青年所需、着眼青年所盼,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通山实践贡献更多青春力量。(唐成 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