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美景(七)丨通山:“绿”动协奏的生态叙事

开篇语:

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风情、浑厚的红色文化……赋予通山县品位高、类型全的旅游资源,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近年来,我县稳步推进全域旅游强县建设,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通山、来通山投资旅游度假。通山县融媒新闻工作者协会将陆续编发通山美景系列图文,敬请关注!

晨雾漫过九宫山麓,第一缕阳光在松杉林针叶间流淌成金色溪流。远处云海翻涌,近处鹧鸪清啼划破林间寂静。通山,这座被北纬29°51′眷顾的鄂东南秘境,正以年轮镌刻的虔诚,在幕阜山脉的褶皱里书写新时代的绿色史诗。


开篇·晨光序曲

镜头掠过富水湖翡翠般的镜面,倒映着绵延数十里的柑橘、枇杷方阵。无人机群掠过裸露的岩层,螺旋桨搅动的气流里,通山春天希望的种子正以每秒三十发的频率叩击大地,每粒落地的希望都将在北斗系统的注视下生根。



山水为卷 绘就生态长卷

仲春的细雨浸润着幕阜山脉,4.88万亩封育区正上演静默的蜕变。红外相机记录下麂群穿越生态廊道的剪影,它们的蹄印将成为新林带的天然路标。北斗定位器闪烁着蓝光,为10.26万亩退化林修复开具数字处方——补栽后的透光如同中医把脉,补植楠竹恰似针灸通络。当装有北斗导航的车满载树苗驶入修复区,整座山林都在聆听根系苏醒的私语。




春风化雨 唤醒沉睡山峦

夏至的星辰坠入万亩竹海,林下经济的荧光在暗夜绽放。羊肚菌撑起蕾丝伞盖,七叶一枝花舒展着药香,这些林间精灵与5.7亿元林产值的产业链条共舞。在智慧监测平台的大屏上,67%的通山县森林覆盖率不再是冰冷数字,而是万千生命织就的绿网,每个网格都跃动着生态补偿的脉冲。


万物生息 谱写共生诗篇

当秋风染红长林山的树林,碳汇计量师的脚步惊起片片丹霞。他们丈量的不仅是年轮里的碳储,更是秀美通山通向未来的绿色银行。这是关于永恒的寓言——当最后一株鹅掌楸在九宫山自然科普馆舒展新芽,整个49万通山人都听见了年轮生长的回响:每一圈涟漪都在诉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终将抵达时光的彼岸。


青山常在 永续绿色传奇

在通山林业人的瞳孔里,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映照着属于未来的绿色光谱:那里有智能苗圃培育的超级固碳树种,有生态云图勾勒的碳汇交易网络,更有67%森林覆盖率守护的永恒的春天。此刻,当49万通山人以科技为笔、以守护为墨,2680平方千米大地终将回赠超越时空的林业生态诗篇。


尾声·点绿成金  

作者简介

徐辉,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咸宁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咸宁日报核心特约摄影师。摄影作品《茶园春色》《杜鹃风车日出》入选“聚焦荆楚 镜看湖北”灵秀湖北摄影大展中展出,曾作为特邀摄影参加省市古树名木大型画册的拍摄。摄影作品《层林尽染》《大幕山竹海》《林海深处》入选“荆楚大美”大型画册,《白鹭起舞》被咸宁市博物馆收藏。2015年“楚风楚俗摄影·DV”大赛2014年度总评中作品《孟氏贡面代代传》被评为三等奖。摄影作品《白鹭起舞》在咸宁市首届“香城泉都文艺奖”(展览类)入选,2016年被评为咸宁市摄影家协会“年度人物”,2017年摄影作品《做油面》获湖北省第二十七届摄影艺术展记录类优秀奖。并多次在市县摄影比赛中获奖。

图文:方雷  唐成  徐辉

(编辑:张媛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