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亲爱的观众朋友、听众朋友、还有亲爱的云友们大家好,这里是调频99.3兆赫“通山之声”为您推出的健康养生访谈栏目《中医养生堂》。我是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李伟豪。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县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张北军医生,您好,欢迎您。当下正值惊蛰时节,民间常说“惊蛰至,万物生”, 一声声春雷落下,不仅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同时细菌、病毒也开始进入繁殖活跃的时期。惊蛰时节一定要注意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增强体质、维护好身体的正气。今天我们就请张医生为大家讲解一下惊蛰时节如何养生。

嘉宾:
主持人好,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惊蛰养生保健的知识。

主持人:
张医生,众所周知,惊蛰时节是万物复苏的时候,这个时节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嘉宾:

惊蛰时节最大的特点就是“阳气升,阴寒未尽”。此时养生要遵循五点规律:1.起居•要注意别睡太多;2. 饮食•要注意少吃酸性多吃甜性食物;3. 着装•要注意适当春捂;4. 情志•宜疏不宜堵;5. 运动•保持和缓舒展。
主持人:
好的张医生,你刚刚提到惊蛰别睡太多,但是很多人都感觉春天特别容易犯困,我们应该怎样来调节睡眠缓解犯春困呢?
嘉宾:

好的。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多睡就可以不犯春困,其实不然。因为过多的睡眠,不能顺应春季特性,反而会抑制阳气升发,会越睡越困。正常的做法应到郊外远足、踏青,适当锻炼,升发阳气,缓解春困。在这里我向大家建议:1. 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一般为晚上11点到早上7点;2. 晨起梳头:用木梳轻刮头皮100下,以达到促进头部气血循环,提神醒脑的作用;3. 午间小憩:午饭后闭目养神15-20分钟,缓解疲劳,但不宜久睡。
主持人:
好的,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惊蛰时节我们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
嘉宾:
惊蛰时阳气初生,饮食不注意则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此时应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如红枣、桂圆等。建议多喝以下三种茶饮:
1.双补双润茶:取黑芝麻10克,黑桑葚10克,绿茶2克,将黑芝麻、黑桑葚洗净沥干,装入纱布中,放入茶杯,以适量开水冲泡,浸泡6—7分钟后加入绿茶再浸泡2—3分钟即可饮用;
2.蜂蜜陈皮茶:取陈皮半个、蜂蜜2勺。将陈皮洗干净,冲入适量沸水,1分钟后倒掉;再次加入沸水,闷置30分钟,待水温热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3.利嗓开音茶:取干无花果6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雪梨洗净,带皮切成小丁,与无花果、冰糖一起放入杯中,用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30分钟即可饮用。
主持人:
好的,张医生,我们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春捂到底是个怎样的捂法呢?
嘉宾:
好的,一般来说,“春捂”我要注意捂以下三个部位:1.捂头颈:春捂时第一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头颈,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2. 捂腰腹:因为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腰腹受寒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3. 捂小腿:正如老话所讲“寒从脚起”,所以“春捂”穿衣宜下厚上薄。
主持人:
张医生,春季我们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这方面该如何来调节心态呢?
嘉宾:

肝主情志,春季易肝郁,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方法:
1. 穴位按摩: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和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每次3分钟,疏解郁气;
2. 花香疗法:闻一闻玫瑰花、茉莉花或薰衣草的香气,能舒缓情绪。还可以多穿浅色、宽松的衣服,从视觉上带来轻松感。
主持人:
谢谢张医生的讲解。惊蛰时节寒热交替,气温变化无常,要注意哪些季节性疾病多发呢?
嘉宾:
春天是疾病多发季节,首先我们要防范过敏性疾病。春暧花开,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容易引发鼻炎、哮喘、紫癜等疾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戴口罩、勤洗手。其次要预防传染病,当下时节容易引发流感、手足口病、流脑等,接种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此外由于气温波动较大,体虚之人容易感冒、咳嗽、继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人群,要注意血压波动诱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等。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张医生讲解惊蛰时节养生之道和疾病的预防知识!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再次感谢张医生做客我们本期的《中医养生堂》栏目,我们下期再见!
嘉宾:
再见!愿大家春日安康!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孟军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