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案说法,举案普法。权威解读,服务民生。大家好,欢迎收听、收看FM99.3通山之声大型普法直播访谈栏目《法治热线》。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克胜。我们的节目直播时间为周四下午的五点至五点半。欢迎大家在节目期间拨打热线电话0715—2390993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来,同时也可以下载“云上通山”手机客户端在线同步收听收看。
主持人: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今天我们将聚焦“反洗钱”这一重要议题,特别邀请通山县公安局的汪晶、郭荣华做客我们直播间。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让更多人认清洗钱的危害,共同织密安全防护网。
首先请两位嘉宾跟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嘉宾 汪晶:

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通山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察大队涉税中队民警汪晶。很高兴通过节目与听众朋友们交流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
嘉宾 郭荣华:

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我是通山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察大队民警郭荣华。今天我们与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有关内容。
主持人:
能否结合通山经侦部门的实际工作案例,给我们深入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相关内容,探讨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嘉宾 汪晶:
好的。洗钱是指将犯罪或其他非法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犯罪不仅为上游犯罪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依法查处和追赃挽损,危及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洗钱犯罪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如同潜伏在金融体系中的“毒瘤”,与涉毒、涉诈等案件交织,不仅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还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随着我国反洗钱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持续加强,经侦部门在打击洗钱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是我国打击洗钱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该法于2006年首次颁布,并于2024年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反洗钱工作的职责分工、金融机构的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一)完善反洗钱目标与概念
新《反洗钱法》在原“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的基础上,新增了“加强和规范反洗钱工作,维护金融秩序、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立法目的。同时,反洗钱上游犯罪范围从“七类犯罪”扩展到“其他犯罪”,使反洗钱概念更加完善。
(二)强化反洗钱监督管理
新法引入“基于风险”的监管理念,取代“规则为本”的方法。金融机构需根据客户的洗钱风险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对低风险客户可简化尽职调查程序,高风险客户则加强审查。此外,监管范围扩大,将特定非金融机构(如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填补了原有监管空白。
(三)完善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
新法从内控制度、客户尽职调查、洗钱风险管理、可疑交易报告、资料保存等方面对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进行了完善。例如,将“客户身份识别”调整为“客户尽职调查”,明确客户尽职调查的情形、方法和要求,强调持续客户尽职调查。同时,新法延长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期限,细化了可疑交易报告要求。
(四)增加受益所有人规定
新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受益所有人的概念,对法人、非法人组织保存、提交、更新受益所有人信息作出安排。这一规定是我国市场透明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提升经营主体及行为的真实性、规范性。
(五)完善反洗钱调查与国际合作
新法明确了反洗钱调查的主体为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设区的市级以上派出机构,并严格规定了调查的批准程序。在国际合作方面,新法强调反洗钱国际合作需遵循平等互惠原则,明确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反洗钱国际合作,拓展其国际合作的对象范围。
近年来,洗钱手段日益复杂多样,涉及跨境资金转移、利用新兴金融工具(如虚拟货币)、虚假交易等多种方式。
2022年,我们经侦大队破获了一起利用境外礼品卡,实施洗钱的非法经营案。本案就是典型的利用虚拟货币实施洗钱的新型犯罪案例,(介绍详细案件情况)犯罪团伙将境内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流至境外,在境外通过收购电子礼品卡的方式,进而利用尼日利亚的奈拉币,将境外资金进行洗白后,重新转回境内,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这种洗钱方式不仅隐蔽性强,还涉及多个金融领域,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极大困难。后经通山经侦大队深入调查,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目前法院已全部判处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该案就是典型的以倒卖外汇方式事实非法经营行为的案例,目的就是为了洗钱。
主持人:
公众对“洗钱罪”存在哪些认知误区?公安经侦如何认定犯罪?
嘉宾 郭荣华:
许多人认为只有转移“自己的赃款”才构成洗钱罪,实则不然!根据法律,明知是七类上游犯罪(如毒品、黑社会、贪污贿赂等)所得,仍协助转移、隐匿,即构成洗钱罪。
例如: 案例1:某网络科技公司会计赵某,明知老板要求将境外赌博资金伪装成“技术服务费”入账,仍协助做假账,被以洗钱罪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2:二手车商孙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收购毒贩豪车,并伪造交易记录转卖,被认定为“协助隐匿犯罪所得”,获刑3年。
公安机关在侦查中重点查证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与上游犯罪的关联性(如电信诈骗赃款流向);二是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可通过通讯记录、反常交易模式等综合推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的内容规定: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提供资金账户的;
2.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4.跨境转移资产的;
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主持人:
面对专业化、链条化的洗钱团伙,公安经侦有哪些创新战法?
嘉宾 郭荣华:
我们构建了“三位一体”打击体系:
1. 数据导侦:依托公安部“经侦应用云”,对可疑账户、企业股权关系等进行智能分析。例如,在某网贷平台洗钱案中,通过分析12万条资金流水,发现20个“秒进秒出”空壳账户,锁定洗钱团伙核心成员。
2. 集群战役:针对跨境洗钱犯罪,发起全国协查。2024年全国“猎影行动”中,公安部经侦局联合8省公安机关,捣毁一个利用虚拟货币OTC交易洗钱的团伙,扣押涉案USDT币值超5亿元。
3. 警银协作: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建立可疑交易快速核查通道。去年某银行发现某“外贸企业”账户在深夜频繁向东南亚国家转账,经侦部门接报后48小时内冻结涉案资金3400万元。
主持人:
普通人如何避免无意中卷入洗钱?
嘉宾 汪晶:
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高佣金”代转账兼职、不随意透露账户信息、不协助他人进行来源不明的资金交易。
嘉宾 郭荣华:
另外还有不出租、出借身份证、银行卡、收款二维码;不参与“刷单”“跑分”“虚拟交易”等可疑兼职;不轻信“低风险高收益”投资陷阱。
主持人:
今天通过两位嘉宾结合办案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分享,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揭秘洗钱犯罪手法,普及了法律知识。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的专业解读!反洗钱不仅是国家行动,更需要每位公民擦亮双眼。如果您发现洗钱线索,请立即拨打110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让我们共同增强法律意识,筑牢防线。下期节目再见!
嘉宾 汪晶 郭荣华:
再见!
(编辑:阮百川 二审:孟军 终审:阮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