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这些传染病在学校容易发生!如何预防→

学校与传染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校是学生聚集场所,同学们接触密切,此时如果卫生设施不完善、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则传染病极易发生。

学校又是一个集散地,学生是社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一旦学生感染,作为传染源,既能将疾病从社会传入学校,也能从学校扩散至社会。

中小学生对各类传染病普遍易感,外加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易患传染病。



图片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图片

图片
图片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高发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疱疹以及全身发热。

图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

图片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肌痛等。人群普遍易感,在冬春季多见,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学校、社区等集体单位容易发生流行。

图片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出现全身性斑疹、丘疹的症状,儿童更容易感染,可通过飞沫、疱液或疱液污染对象传播。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场所和冬春季节是水痘的高发场所和时间。





图片

如何预防

图片
图片

1. 及时报告

当学生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报告老师或者家长。若学校出现疾病传播风险,也要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请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和指导。


2. 勤洗手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和空气传播,勤洗手可以及时清除日常双手接触的病原体,降低传播风险。牢记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及时洗手。

图片

3. 常通风

对于流感、新冠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封闭的教室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传播。经常开窗通风不仅可以降低传播风险,还可以提高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4. 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流感、新冠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减少公众交叉感染、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5. 打疫苗

接种疫苗是防治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措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