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阮孟英)2月2日是大年初五,通山县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内科副主任医师邓福轩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是16床邓阿姨的儿子亲笔书写,显得难能可贵。

郑阿姨是肾病风湿内科的一位老病号了。她患有糖尿病肾病史多年,漫长的求医之路,让她与这里的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多年来,她一直定期在肾病内科金名巩主任医师的诊室就诊,先后住院数十次。每一次的治疗,都是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也是医患之间信任与理解的见证。

三年前的一次住院,命运的丝线将郑阿姨与邓医生紧紧相连。当时,邓医生是郑阿姨的管床医生。在那段日子里,邓医生的医术,如同驱散阴霾的阳光,让郑阿姨看到了康复的希望;而他的耐心,又似涓涓细流,滋润着郑阿姨焦虑的心。从那之后,郑阿姨便对邓医生无比信任,每次住院都必须是邓医生管床。这份信任,是患者给予医生的最高赞誉,也是医患之间最珍贵的情感纽带。

时光流转,近两年郑阿姨的糖尿病肾病逐渐进展到了尿毒症阶段。这无疑是一道更为艰难的坎,她不得不开始依靠血液透析这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来维持生命。每一次的透析,都是与生命的拔河,每一滴汗水,都饱含着对健康的渴望。

2024年7月的一天,刚刚从湖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进修归来的邓医生,再次接诊了郑阿姨。眼前的郑阿姨,面色如纸般苍白,便血、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让她痛苦不堪,甚至晚上都无法平卧休息。郑阿姨满是绝望地说:“邓医生,医生医病,但医不了命,大师说我活不过八月,我不想去ICU,请求你让我痛苦轻一点。”言语中,满是对生命的无奈与绝望。

面对如此无助的郑阿姨,邓福轩医生温暖而坚定地安慰道:“郑阿姨,您可千万别灰心丧气呀!我一定会好好给您检查,用心为您治疗。您就把心放宽,咱们再一起努力!“在肾病内科阮孟英主任的指导下,以及邓医生耐心的劝慰下,郑阿姨心中渐渐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这火苗虽小,却足以照亮她与病魔抗争的道路。

半个多月过去了,在医护与家人的精心照料下,郑阿姨的病情逐渐好转,终于可以出院了。出院那天,阳光格外明媚,邓医生微笑着对郑阿姨说:“郑阿姨,您可别再相信那些封建迷信的说法啦。您就信我,按照我说的饮食原则来,少吃盐,每天控制好喝水量,规律透析,您肯定能顺顺利利的!”正是因为邓医生一次次耐心地安慰,郑阿姨有了重新战胜病魔的信心,终于轻松地迈进了2025年。

大年初四的中午,新年的喜悦还洋溢在空气中。下夜班的邓医生刚刚踏进家门,电话铃声响起是郑阿姨打来的,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放下早餐,邓医生匆匆赶到了郑阿姨面前。他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眼中满是关切,说道:“郑阿姨,新年好呀!给您拜年啦!祝您老新年快乐,身体健健康康的!”郑阿姨紧紧拉着邓医生的手,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花,说道:“邓医生,我今天能站在这里真的很激动,2025年祝你步步高升!”说着便拿出了一个红包。邓医生深知,这红包里饱含着郑阿姨的感激之情,但他更明白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实在拒绝不了的邓医生,只好“收下了”这个红包。然而,转身他就把这个红包交给了小刘护士,认真交待小刘护士:“请你帮忙把这个红包交到郑阿姨的住院账户上。”

在医院里,像这样婉拒红包的场景并不少见。对于邓福轩医生和科室医护团队来说,这只是日常工作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想到,第二天,邓阿姨的儿子送来了一封感谢信。

他在信中说道:“如今我母亲的身体逐渐好转,深知这一切离不开您的付出,您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在此,谨代表全家向您致以最深的敬意与感谢!也祝愿您在医学道路上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工作顺利,平安顺道此致,敬礼!”

邓福轩医生,为我们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坚守职业道德、崇尚廉洁行医的美好形象,淋漓尽致地彰显出医护人员那高尚无比的医德医风。同时,这封感谢信,让我们看到了医患和谐的未来,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编辑:谭茜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