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通山县委人才办与通山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通山人才风采》系列专访,邀请相关领域优秀人才代表讲述在通山发展的心路历程、切身感受,让更多的人才了解通山、融入通山、扎根通山。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明洁 王姚 见习记者 程金兰 袁诚)彼时,老百姓一提起农药,经常会想到农残,联想到污染。
在通山县的广袤田野上,一位留学归国的科研人才正以他的智慧和汗水,在防治果蔬病虫害的实践中展现了非凡的创新精神,他就是龙同。他潜精研思,深稽博考,不断提升当地农业的科技含量,为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为乡村振兴的通山新篇章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同,博士,湖北嘉鱼人,留学归国人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入选2018年度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资质评价(GLP)杀菌剂项目负责人(SD)(2024-2028)。获批2019至2024年度湖北省三区人才,2020年度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入选2020-2021及2023-2024“院士专家行”;获得2020年“湘鄂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第四届农业科研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龙同
我在生物农药领域,目前已经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项目有33项,其中有863科技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还有主持了一项国家自然科技基金,省里的三项重点基金,然后制定了4项审计标准和8项生物农药的产品企业标准,发表了35篇科技论文和1篇专著,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是第一完成人。
龙同的成果不仅为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我县的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他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将先进的生物农药技术引入当地农业生产。
龙同
通过通山县的科经局、组织部等相关的职能部门,给我们专家和企业进行了一个搭桥。我们所从事的生物农药领域,跟通山的水果产业可以进行很好的一个对接,一个契合。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把我们的生物农药农业技术,应用在这个我们的山区的水果产业,发挥我们的作用,去通过这个生物农药的防治,采用生物肥、生物药能够让山区的水果长得更好,产量更高。老百姓的收益自然也挺好,这是实实在在的落实了国家的乡村振兴的政策,我们也通过这个实践,能提高我们自己的业务水平,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我们学有所用,大有所为。
在茅田农业观光园,龙同带领团队研发的智能数字生态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果园病虫害问题,帮助果园将病虫害控制在早期;同时通过肥药双效微生物早期配合肥水一体化设施,融合农机农艺措施控制果园土传病害和促进果园升温,能够提早果品成熟1个月,达到亩产阳光玫瑰葡萄4500斤、亩产蟠桃8000斤,高峰期蟠桃10元每斤、葡萄达到15元每斤,每亩高效葡萄销售达到7万元,桃树每亩8万元,是常规种植亩效益的2-3倍,亩增效达到4万元至5万元。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和品质,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龙同
带动农户和带动经济这一块,围绕着我们的乡村振兴,通过科经局组织的对接活动,还有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技术培训,我们对农户还有企业主,还有当地的农技主管部门,我们进行了一个大范围的培训,把我们所学,不光是应用在陈老板这里,还应用到整个通山县,通过我们的三区人才平台发挥我们的作用。
绿色农药是解决传统农药问题的一把钥匙,需要在新的生物技术引领、生物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跨界中协同推进。龙同与多家所服务企业联合申报并获得了多项知识产权,指导企业申报各级科技平台与科技研发项目,获批《湖北省特派员工作站》、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现代农业科技特色基地》。作为建设主体,他还申报了2024年度省、市、县各级科研项目,为当地科技创新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还积极帮助企业培训人才116人次,引进人才5人,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龙同
未来,我将继续深耕生物农药领域,为果蔬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也希望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更多地区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希望有更多的人才能来到通山、扎根通山,共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龙同的实践和成果充分展示了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努力和付出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龙同博士等科技人才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乡村振兴一定会有更佳美好的未来。
(编辑:张媛 二审:唐尚伟 终审: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