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人才风采】V视丨第七期 | 夏有杰:在田间地头“种”科技的人

开篇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通山县委人才办与通山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通山人才风采》系列专访,邀请相关领域优秀人才代表讲述在通山发展的心路历程、切身感受,让更多的人才了解通山、融入通山、扎根通山。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王姚 见习记者 阮班浩 汪盈盈 实习生 陈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夏有杰,带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了家乡的田野上。从科技教育到土壤肥料,从种植业管理到绿色食品,夏有杰几乎涉足了农业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并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先进工作者,多次被省农业厅、市农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17年6月被咸宁市农业局授予“桂乡农匠”称号;2018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全国绿色食品优秀标志监督管理员”称号;2020年5月被咸宁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评为咸宁市第一届“最美科技工作者”。

夏有杰,(中共党员),现任通山县农业农村局副科级干部、高级农艺师。

夏有杰

通山县

农业农村局

副科级干部

高级农艺师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坚守初心,克难奋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出色完成了上级和本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夏有杰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主持实施了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夏有杰

通山县

农业农村局

副科级干部

高级农艺师

在“十二五”期间,我积极申报水稻、油菜高产创建及红薯产业化发展等项目。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通过选用良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综合防控等集成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并通过核心示范带动,促进了示范片的均衡增产。

自2007年至今,夏有杰主持申报的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了86个,“大畈枇杷”、“闯王砂梨”等多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成为了通山县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夏有杰

通山县

农业农村局

副科级干部

高级农艺师

由于我县“三品一标”工作起步晚、基础差,我接手这项工作后,迎难直上,奋起直追,通山绿色食品认证实现“零”的突破。因在绿色食品工作中的突出贡献,2018年9月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我“全国绿色食品优秀标志监管员”称号,这个称号全国共有220人、而湖北仅有5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夏有杰就任杨狮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带领驻村工作组成员积极进村开展各项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1年秋播开始,夏有杰重点支持杨狮坑村发展油菜产业,带动村两委,发动全村群众种植油菜1000余亩,同时谋划打造“杨狮坑油菜花海”名片,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杨狮坑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吸引县内外观光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为本村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夏有杰

通山县

农业农村局

副科级干部

高级农艺师

作为通山儿女,我亲历了这片土地十几年的变迁与发展。这个小城,温暖如春,让我为能够投身于家乡的农业事业而感到无比自豪和喜悦。在通山县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深信,将会有更多怀抱理想的人才,被这里的机遇所吸引,他们将来到这里,爱上这里,在这里扎根,为通山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因热爱而选择坚守, 因责任而义无反顾,历经风雨披星光, 再度扬帆启新程。夏有杰的故事,是无数农业工作者的缩影,他们在基层的沃土里,深耕细作,用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花。他将继续努力,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唐尚伟  终审: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