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通山县委人才办与通山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通山人才风采》系列专访,邀请相关领域优秀人才代表讲述在通山发展的心路历程、切身感受,让更多的人才了解通山、融入通山、扎根通山。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明洁 王姚 见习记者 袁诚)成希,出生于通山县九宫山镇一个木雕匠人世家,自高祖父成传平(1891年生)起,成家便以木雕技艺为生。历经数代人的坚守与钻研,这门技艺在成希手中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作为第五代传人,成希15岁便随父亲学艺,18岁出师,如今他掌握的镂空、双面雕等技艺已炉火纯青。
成希,通山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从业23年,授徒20多人。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广受好评。2018年,荣获湖北省总工会“荆楚工匠”称号,2022年被聘为通山职业教育中心《通山木雕》专业课老师。23年来,他以汗水和青春坚守技艺,传承经典。
成希
最开始接触通山木雕是从修复古民居、古家具开始的,一块木头在自己手上,无论通过技法还是思想感情,赋予了木雕一个新的生命力,能更好地呈现它的价值。我希望,通过塑造和推广,能让通山木雕品牌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然后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通山木雕。
2010年,成希受邀回通山与姑父熊高才共同修建仿古老屋,担任总设计和木雕工作。房屋建成后,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2012年,熊氏木雕厂被命名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4年,通山木雕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希被评为木雕文化第五代传承人。
成希
2009年回到通山从事木雕的时候,毫无头绪。东做几天西做一段时间。后来通山县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找到我,讲了许多非遗保护的意义,并在通山吴田成立了通山木雕基地。免费提供场地让从业木雕的手艺人都可以在一起交流和创作,同时在生活和创作上给与帮助,让我们像找到家的温暖。使木雕行业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2014年,《通山木雕》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希顺势而为,创办了“通山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馆”。2015年,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大路乡吴田村建立木雕基地,成希扎根于此,继续收徒授艺。
成希
通山木雕是国家级非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我相信在我们政府的领导和手艺人的共同努力下,通山木雕会越做越好,越来越强大。我的想法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大非遗进校园的力度,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
成希不仅自身刀耕不辍,还积极投身后继人才的培养。2022年4月,他受聘到县职教中心,给学生们传授通山木雕技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的木雕项目“神雕小侠”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复赛中摘得金奖,并成为湖北省唯一晋级国赛的中职项目。
成希
通山是一片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土地,这里有良好的人才政策,浓厚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在这里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有我呼吁更多的人才来到通山,一起为通山的发展贡献力量,共同创造通山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希是通山木雕非遗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县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一个生动案例。在他的工作室里,刻刀所至,木屑纷落。凿木声中,印有崭新图案的木雕正一刀刀变得清晰。作为年轻一代的通山木雕传承人,成希正探索引入数字技术,促进通山木雕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通山木雕。
一审:谭茜
二审:唐尚伟
三审:华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