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程思甜)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以传承保护发展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手段,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牵引,以推动移风易俗为抓手,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激活隐水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红、孝、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本土品牌
红色铸魂,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十七军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梳理红色史实、讲好红色故事,推出袁观宝、袁平运、全起光、郑有能等隐水英雄故事,充分利用红十七军黄石洞红色资源,高质量打造红十七军烈士纪念碑广场,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升级版,策划推出“重走红军路”红色文化展示体验项目,推进形成“集点连线、集线成片”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孝德塑形,弘扬传统美德。秉行“以孝治村”理念,把孝德建设作为乡村治理和振兴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用传统美德涵养文化文明,绘制墙画、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定村约,深挖全村特色家规家训,354条家训“上墙”让孝德文化在隐水蔚然成风。同时,通过走访调研准确掌握老年人家庭和生活情况,将老年人的需求记录在册,建设爱心食堂、日料中心为村内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举办重阳节老人聚餐活动,为180位70周岁以上老人缴纳医疗保险,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清廉赋能,涵养清风正气。在严格落实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机制的基础上,工作队进一步指导隐水村“两委”明确村级重大决策、财务管理、民主决策、“三务”公开等方面的实施细则,通过党员群众大会、微信群、公开栏、“湾湾响”广播等多种渠道,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村居建设打下清廉“底色”。借助文化赋能,通过清廉广场、文化长廊、清廉书屋、清廉文化室等清廉阵地建设,不断弘扬清廉之风,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文、唱、演,文化惠民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文联入村提振隐水精气神。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用笔墨共绘乡村之美,用艺术描绘乡村振兴画卷,实现文艺送到基层、推向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成立隐水村文艺创作基地,摄影、诗联、美术、书法、歌曲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亮点纷呈,书法家、画家提扇面、写对联、画字画,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艺志愿者用“一本书、一首歌、一幅画”等多种途径展现隐水风貌,隐水村的“一桌菜、一筐果”助力乡村振兴。
隐水欢歌唱出时代最强音。“世界那么美呀哈那么美,我想住隐水住隐水。田园交响乐,绿色来品味;乡村振兴画,青山来描绘”……一首《隐水欢歌》尽显隐水村乡村振兴的变化,将共同缔造、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内容融入歌声,彰显隐水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打造了特色文旅品牌。新时代的隐水村湾湾亮、湾湾响、湾湾畅、湾湾洁等一批民生项目让村庄变美变靓,优质稻、花果山、充电桩等一批特色产业让村民和村集体更富更强,一河两岸、活动中心、日料中心、文体公园等一批基层阵地让社会治理更优更好。
乡村舞台演好农村新气象。精心策划做到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常办常有,让群众“喜欢来、乐意来、经常来”。村民们将锣鼓拿在手上,将感谢跳在舞中,将幸福融入笑里,在文化志愿者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登上隐水的“乡村大舞台”。由村妇联主任带领的文艺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几十人,编排的《隐水颂》诗朗诵、《百姓的菜篮子》广场舞、《千古一醉》旗袍走秀、《隐水谣》舞蹈、《中国范》威风锣鼓等节目,先后登上村晚、七一村庆、春日漫游会演出及元旦文艺汇演舞台,展现隐水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讲、评、建,文明风尚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主题党日开“讲”。紧扣政治学习的重点、社会生活的热点和百姓群众的关注点,以“理论领学”“廉政党课”“百姓讲坛”“法治进村”等形式,引导村民吸收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12月12日,开展移风易俗专题支部主题党日,用“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推动隐水人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风尚,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十比十看互“评”。组织开展美丽隐水“十比十看”系列活动,通过“比遵纪守法、比团结友爱、比热心公益、比勤劳致富、比家庭文明、比尊老爱幼、比清洁卫生、比见义勇为、比尊师重教、比诚实守信”,组建由村干部、村湾理事会、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评委会,结合“积分超市”赋分情况,对在隐水村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最美庭院”“最美志愿者”“最美党员”“最美婆媳”等50余名优秀村民进行分批次集体表彰,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不断激活村民参与自治的内生动力,在全村形成了向上向好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幸福生活共“建”。组建隐水村志愿服务队和邻里互助队,“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助老助残健康义诊”“美好家园共同缔造”等品牌化活动精彩纷呈。将村湾公共区域、家庭户环境卫生纳入“红黑榜”评比,引导村民纷纷行动起来“三清一改”,清卫生死角、清乱堆乱放、清垃圾废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共同做好村湾公共区域和自家房前屋后室内环境卫生。弘扬绿色生活理念,每年植树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工作队、村干部和60余名村民自发栽种树苗200余棵,以“志愿红”引领“生态绿”,推动隐水乡风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隐水村以文化铸魂、兴业、化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频共振。下一步,工作队将持续推进文化惠民,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生机。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唐成 终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