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三江港:通江达海上铁路 打造矿石输运“高速路”

云上通山报道:( 通山融媒 程思  房县融媒 绳晓)长江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经济大动脉,全球最繁忙的内河运输大通道。

12月3日,和煦的阳光洒在湖北鄂州三江港码头,一艘艘来自舟山满载铁矿石的货轮正在进行卸船作业。

“过去从舟山出来的船都是5000吨重的船,基本只能直航到重庆,现在选择在三江港中转以后,出去的都是万吨级的船,不仅节约了20%的物流成本,还将腹地往西部进行了延伸。”湖北港口集团鄂州有限公司党支部委员、副总经理邵小平介绍。

受限于长江航道水深及三峡船闸通行量的影响,从运输时效等方面考虑,长江多式联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湖北鄂州市率先将“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通过水铁联运的方式让矿石通江达海。

三江港区域北靠长江,南接鄂州主城,常年水深 8米以上,可停万吨船舶,是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

“通过江海联运的中转方式,铁矿石损耗减少了千分之二,并且从时间来说,以往需要10天左右,而现在江海直达只需要4天时间。”华容区湖北省港口集团党支部委员、副总经理邵小平表示。

在三江港的另一边,一条长达1.8公里的蓝色货运通道让水铁相拥。“铁路部门通过调度不到20分钟就能把火车开过来,在三江港混装完毕的矿石随即就被输送到指定的火车货箱,发往世界各地,节能又环保。”鄂钢长航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对记者说。

过去,进口铁矿石到达三江港口后,以汽车分拨运输方式,穿过市区运到厂内,不仅运输成本高、抛洒污染大、限制因素多,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制约城市发展。

铁路站口近在咫尺,鄂州北站连接码头,具备完备的公铁联运、水铁联运设施条件,“公转铁”物流供应链应运而生。多方联动之下,来自澳洲、北美、非洲的铁矿石在鄂州北站三江港装车点编组成列,直达鄂钢厂区,实现全封闭、无换装“一车到底”。

李勇介绍:“我们和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保持着全年每个月定期两船的定向性服务,每天的矿石运量在6列火车大约3000吨,2024年预计装车454万吨。”

目前三江港综合码头已形成强大港口作业能力以及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开展“散改集”、“集改散”,成为钢铁、煤炭、铁矿石、粮食、沥青等大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常态化开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先后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国家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今年预计完成港口吞吐量73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3万TEU,水铁联运集装箱1.3万TEU,逐渐成为大宗货物集散的新引擎。

江海联运、铁水联运,通江达海。湖北鄂州三江港,这个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沿海”正在长江之腰上奋力崛起。

(实习编辑:张洁  二审:唐成  终审: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