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小贴士 | 烧秸秆可增肥?这些误区要注意

秋冬季节是秸秆焚烧的高发期,秸秆露天焚烧,影响空气质量,危害群众健康。今起,我们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推出《秸秆禁烧系列小贴士》,第一集,认清秸秆焚烧的误区。

误区一,烧秸秆可以增肥?

焚烧留下的草木灰,虽然有输送钾肥的功效,但草木灰属于碱性物质,会使土壤碱度升高,导致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产量和质量降低。

误区二,烧秸秆可以防止虫卵入田?

烧秸秆时,农田地表温度会急剧上升,土壤中一些有益微生物会被直接烧死,而地下害虫会加速孵化,影响耕地的生物圈微循环。

误区三,祖祖辈辈都在烧,为啥现在不让烧?

在古代,农田里烧掉的是野草,并不是秸秆。当时的秸秆,是生火做饭、喂养牲畜、修缮房屋的重要原材料。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秸秆的需求逐渐下降,就地焚烧的方式才开始出现。

误区四,一把火就烧没了,能有多大污染?

研究发现,疑似烧秸秆火点的区域与污染区域关联性很强,污染地区空气中的钾离子等含量高,而钾离子是秸秆焚烧的特征元素。在焚烧秸秆高发期出现的严重污染天气中,烧秸秆带来的污染物在雾霾中占比达20%左右。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