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玉竹

玉竹

作者:喻雪金

富水河如龙般在大地自由穿梭,行至白岩山下时,身躯陡然变大,烟波浩渺,有洞庭之坦荡。河两岸,青山起伏,对水梳妆,相互竞秀。山脚下有村庄叫映泉村,村里的姑娘在青山与绿水的滋养下,出落得姿色天然,温婉可人。其中有个叫玉竹的姑娘,更是明目皓齿、能歌善舞,如同小太阳般撩拨着无数异性倾慕的心。

河水扭动着腰肢继续前行,又来的了幸福村。村里有个张姓青年,长得剑眉星目,很是帅气,脑子也活泛,只是因家中人口多,父亲身体又不好,家中穷得叮当响。小张不甘被贫穷的阴影笼罩,决定去省城寻找出路。二十四岁那年,他成为省城一家沙发厂的工人。这个沙发厂的老板,正是玉竹的大哥。缘份就是这么奇妙,在一个极其平常的下午,小张和玉竹目光相汇,心灵碰触了。小张干净透明的眼神,触动了玉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觉得有着这样眼神的男人必定真诚善良,能成为她一生的依靠。那一见钟情的感觉,如同繁星闪烁,让玉竹沉醉其中。很快,俩人组建了小家庭。

实事证明,玉竹的眼神是极好的。婚后,小张刻苦耐劳,励精图治。他开过出租车,做过木工,开过小作坊,创业过程如同淬火之炼,磨砺出他的坚韧与勇气。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小张成了老张。凭借着不懈努力与坚持,老张破茧或蝶,在省城打下了一方天地,豪宅、豪车、存款都有了,几个孩子也相当出色,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光彩。老张和玉竹带领孩子们绘出一幅幅幸福美满的生活画卷。

正当老张策马扬鞭准备乘势而上时,村里的老支书找到了他,说国家政策好,要大力建设秀美乡村,而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老张能回乡带领村民一起干。老支书的邀约,如同滚热的油锅中突然溅入几滴水,瞬间激起了噼噼的爆裂。老张身边的很多人都劝他三思,玉竹更是强烈反对。她觉得现在的生活富足安稳,而回乡当村干部是一条未知的路,可能曲折坎坷,泥泞滑湿,更可能吃力不讨好。

“我的前半生要对家庭负责,为你和孩子打造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后面的日子我想为乡亲们做点事,在我热爱着的村庄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否则,再富足的日子也让我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经过深思熟虑,老张拉着玉竹的手柔声说道。

玉竹沉默了,一边是家,一边是家乡,手心手背,如何取舍?那天她晚饭没吃就早早上床,整夜的辗转反侧。第二天天刚亮,玉竹就起床收拾行囊。风雨同舟几十年,她了解老张的脾性,一旦作出决定,就会义无反顾。而他们也成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无论前方是晴是雨,她都选择与老张同行。

2018年村级换届时,老张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商人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乡村工作的琐碎与人情世故远比想象中复杂。刚开始时,老张仿佛进入了一个陌生而复杂的迷宫中,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村干部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各种工作层出不穷,村民们有需要时,还要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老张经常早出晚归,回到家时显得异常疲惫,短短半年时间,老张的体重减了十几斤。玉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变着花样炖煮滋补汤给老张补养身体。为了给老张减轻压力,她几乎包揽所有的家事和照顾婆婆的重担,尽可能的为老张筑起一道坚实的后盾。

2020年初夏的一天,玉竹在厨房做饭时煤气突然爆炸了,面部烧伤严重,必须住院治疗。一番忙碌之后,玉竹被送到了病房。此时老张的手机铃声一直响,他掐断,又重响,一次又一次的,仿佛电话那头是火烧眉毛的事。其时正是禁捕工作的关键时期,村里一些群众抵触情绪大,而且作为村里的领头雁,等着老张到现场处理的事太多了,老张像被两股强大的力量拉扯着,难以取舍。

“叫妹妹…来…,不要告诉孩子。”“村里有人……问起…就说…只是小伤,涂点…药…就好了。”玉竹每吐一个字都仿佛耗尽了全身力气。

无须老张开口,玉竹便了解老张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哪能只是小伤呢,玉竹脸上布满了焦黑和红肿,每一寸烧伤的皮肤都痛得如同锋利的刀片在割,更让她恐惧和绝望的是,她的眼睑处仿佛有一块石头压着,让她两眼发黑。剧痛和担心失明,让每一秒都变得漫长,极其磨砺与考验她的意志力。这种时候,玉竹需要丈夫的陪伴,但她也明白,上面的政策到了村里,村干部就要应该义不容辞地让它们落地生根。更何况,玉竹深深爱着这条滋养了她的母亲河,她也希望这条河能重现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骄傲与自豪。

第二天,玉竹的妹妹从外地赶回来后,老张这才一步三回头的回村,一头扎进工作中。玉竹在医院默默地承受身心的双重考验,幸运的是,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时间的推移,玉竹的皮肤和眼睛恢复如初了。

村干部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和挑战,工作压力如影随形。有时压力大了,老张就会显得急躁。这让玉竹非常担心,她既担心老张的情绪影响周围的人,不利于和谐,又担心负面情绪多了会伤及老张的身体。作为家属,她不能分担老张的工作,她就以极大的温柔和细腻给老张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让老张回家感到放松和安慰。每当有村民寻求帮助来家找老张时,她总是笑脸相迎,沏茶做饭,以诚相待。玉竹的一手好厨艺,不仅能满足求助者的味蕾,她举手投足透射的温暖,更给人慰藉。

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村民们悄然荫生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深切向往,深知这一点的玉竹和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妇女一起,学习其它地方文艺队的运行经验,成立了村里的文艺队,她们自编自导一些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节目,妇女姐妹们争相参与。每当夜幕降临,广场里便非常热闹,或打鼓或歌舞或说唱,乡村的夜晚不再单调,文化的种子在乡亲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乡村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素质无凡艳,贞姿有独华”。玉竹人如其名,她的存在就像一缕清风,给人带来舒适和宁静。她是广大村干部家属的一个缩影,虽不是村组干部,却一直默默地为村庄的发展贡献着,成为村庄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