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王贤波 见习记者 袁诚 徐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通山县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机构+社区+居家”综合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的“硬举措”与“软实力”,托起老年人幸福“夕阳红”,编织未成年人成长“新摇篮”,绘就美好生活“同心圆”。
11月26日,在通山县城市福利院,老人们在社工人员引领下,跟着音乐节奏开心地做手指操,一场操作下来,老人们不仅锻炼了手指,还愉悦了身心,今年84岁的叶建兰在这里一住就是8年。
通山县城市福利院养老人员叶建兰:我在这里住了8年了,17年来的,洗啊、喝啊、吃啊、住啊,照顾的非常好。有病呢,就按铃叫医生、护士都来了,在这里住的非常开心。
通山县十分重视、关心、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近8000万元,完成城市福利院和8所农村福利院新建、改扩建。去年11月,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通山县又拿出真金白银100多万,在全市范围率先建成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集中托养中心,全县近20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得到集中托养。
通山县医养中心副院长舒心玲:他的一个日常生活全部是由我们的护理员进行照料的。然后一日三餐,就是我们会把饭端到老人手上。入住费用除了他们自己的低保金和那个残疾补贴以外,剩余的部分是由我们的县政府完全兜底的。
点亮“心”灯,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南林桥镇南林小学,共青团通山县委正在为学生们开展主题为“青心相伴,团护未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团辅导。通过小游戏,让孩子们表达内心的感受、经历和需求。今年以来,共青团通山县委共开展此类活动26场,覆盖青少年11000余人。同时,还为241名困境青少年发放慰问金、助学金共85万余元,开办寒、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共计51个,覆盖留守儿童1500余人。
共青团通山县委书记邱莉莉:一言一语,情深义重,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主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社区承载着“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期盼。在通羊镇新城社区,幸福食堂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热饭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难”问题,真正实现了“楼下有餐,下楼吃饭”的美好愿望。除了饮食方面的关怀,通山县还特别关注“一老一小”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大路乡迎宾社区,专门为老人开设了老年大学,为小孩开设声乐、书法等课程,构建起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真正将“一老一小”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了“幸福清单”。
大路乡迎宾社区兰台小区居民吴秋金:社区这一方面的工作是做的很好的,我们感觉到是真的是很幸福。
迎宾社区党支部书记周艳君: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品质,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将服务好一老一小作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
党建联建,把爱化作行动,把情用在日常。当前,通山县民政、司法、公安、卫健、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社会资源牢固树立“爱老护幼”一盘棋思想,积极开展爱心护考、校园护学岗、爱心义诊、“五老”进校园宣讲、爱心资助、志愿服务等力所能及的关爱服务。下一步,通山县将紧紧围绕“一老一小”重点群体,举全县之力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生活圈。
通山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徐忠宽:下一步,我们民政部门将精准发力,创新举措,准确把握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事业和产业相协同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全县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审:谭茜 二审:唐成 三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