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程思甜 阮雅难)2024年,大畈镇以隐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引领干群踊跃投身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力推进共同缔造扩面提质,铸就先行先试典范。大畈镇隐水村借环境打造、乡村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荣膺全国2A级旅游景区、中国休闲美丽乡村称号,这些成果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
善谋以顺民意,筑牢干群“同心堤”
紧抓小流域综合治理机遇,激活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缔造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推动隐水村民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一是深入走访,广纳群言。以“入户访、群众提、理事议、两委商、大家决、一起干、共同管”的模式,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组成宣讲队,面对面向隐水村民宣传上级政策、阐释治理内涵、交流缔造理念、逐户签订倡议书,引导村民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到缔造活动中。二是集体商议,汇聚众智。组建五个村湾共同缔造工作坊,广集社情民情、研讨隐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小流域试点建设以来,召开屋场连心会1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与突出问题13项并争取上级支持,完善项目清单,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三是民主决策,共筑未来。探索“村湾民主协商”共治模式,依循村民建议、理事会提议、“两委”审议、群众评议“四议”的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三民”工作机制,本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服务理念,实施村湾主路拓宽、污水处理、人饮工程、村湾人居环境等20个项目,获得村民一致“点赞”。
精建以集民力,打造共治“活力圈”
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变“政府主导”为“多元共建”,逐步将“干部端菜”转变为“群众点菜”“一起做菜”。一是党员引领,率先垂范。创新“1+10”党员联户机制,健全村湾党小组,挂牌党员中心户,编织起“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服务网络,充分调动村民百姓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袁家畈拆违拆旧1150平方米,郑家湾主路拓宽,王家湾沿河村湾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乡贤助力,共襄盛举。采取“村民推荐、支部提名、村委会选聘”方式,从致富能手、老党员等“五老”中选聘成立村湾理事会,吸纳有责任心、有威望的党员、乡贤助力共同缔造,牵头捐资捐物5万余元、捐让地块3360平方米,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村湾建设。三是村民主体,齐建家园。秉持“点子群众出、资金大家凑、用工本地找”,村民自发投工100余人次,拆除袁家畈、郑家湾破旧余屋5栋,王家湾沿河围栏50余米、遮阳棚4处、房前沿河步行私桥3座。打通沿河步道160米,合并建设可通车公共便桥3座,新建无偿让地800平米小广场2处,“义务工”的身影重新活跃在新时代乡村建设主战场。
严管以育新风,构建长效“保障网”
聚焦“全民缔造”理念,建设共管优民风,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治理体系,发动村民共同守护项目建设成果。一是党员设岗“带头管”。坚持支部引领,发动党员带头管事、带头干事,针对新建成的南山里文体公园、全民健身运动场,一河两岸滨河景观步道、农旅产品展馆、防溺水大塘网格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重点点位,50余位党员带头报名、积极投身到管护维护中来。二是村规民约“上墙管”。征求群众有效意见30余条,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际,有针对性地将秸秆禁烧、预防诈骗、拒绝浪费等内容更新进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老百姓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规范。三是一会四队“协同管”。依托村湾理事会、志愿服务队、巾帼先锋队、邻里互助队、乡土工匠队等村民自治组织,鼓励村民当“管家”,管好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身边小事,共同参与公共设施、环境卫生、护林防火、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日常管理活动。常态化开展“共同缔造我家园”活动,确定每周五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日”,村民自发清理房前屋后及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四是项目实施“监督管”。建立共同管理和监督的组织构架,将党员中心户、部分群众自治组织都纳入进来,定期召开“共同缔造”项目协商议事会,并现场征集村民提出需要改造的项目,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共同缔造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惠民以享成果,共筑幸福“理想乡”
坚持惠民主调,共享发展硕果,让群众真切体会到“我建设、我受益”。一是产业兴旺,人人受益。立足村情实际、资源禀赋、产业优势,谋划实施京山桥米优质稻、智能充电桩、迷你小山居民宿农家乐、花果山产业基地、路口枇杷采摘园等一批产业项目,推动小流域辐射范围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点开花、壮大提质的良好态势,隐水村、大坑村、板桥村年集体经济均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隐水村年集体经济达46.2万元,切实增强了强村富民动力,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跑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二是文化盛事,人人享有。坚持党建促文化自信,深入推进育心工程,精心策划做到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常办常有,让群众“喜欢来、乐意来、经常来”。组织开展庆“三八”文艺汇演、“春日漫游”亲子会、“六一”趣味运动会、“八一”退役军人慰问、准大学生交流座谈会,“道德风尚十比十看”等系列主题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群众化“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在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明生活的同时,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三是美好环境,人人呵护。进一步巩固深化“扫干净、摆整齐、除杂草”专项行动成果,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实际问题图片为主要素材,精心制作宣讲PPT,在各村湾开展宣讲活动,发出建设最美家园倡议。深入开展“最美庭院评选”,将村湾公共区域、家庭户环境卫生纳入“红黑榜”评比,引导村民纷纷行动起来“三清一改”,清卫生死角、清乱堆乱放、清垃圾废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共同做好村湾公共区域和自家房前屋后室内环境卫生。新建村湾生态菜园7处,整治河塘沟渠3处,清理房前屋后零散垃圾60余吨,有力助推了乡村“颜值提升,以“环境美”赋能“乡村兴”,实现了人居环境美、管护制度全、群众赞不停。
大畈镇隐水村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共同缔造的征程中,通过谋、建、管、用多维度协同发力,不仅绘就了乡村的壮美画卷,更奏响了可持续发展的激昂乐章。下一步,大畈镇将继续砥砺前行,让这一成功模式持续发光发热,为更多地区的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范例,引领广大乡村迈向更加繁荣、和谐、美丽的明天。
(编辑:张洁 二审:徐唐生 终审: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