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唐成 程思)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通山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11月的通山,大地涌动着生机与活力,处处洋溢着丰收与喜悦。
▲秀美新通山。
记者走访通山干部群众,他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通山篇章的实际成效。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加快建设中国一流企业,为通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通山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经理杨守荣说。
咸宁通山(武汉)离岸科创园开园以来,入驻高新技术企业5家。通山(武汉)离岸科创园是通山首块科创飞地,也是通山县打通“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通山,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通山,引才在武汉、用才在通山,对接在武汉、落地在通山”的发展路径,为传统企业迭代升级赋能和创业团队赋能,为山区科技和资本梦赋能,最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通山(武汉)离岸科创园。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催人奋进”。通山县科经局局长徐良路表示,将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体系,建好通山科技创新供应链服务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通山经济开发区主任曹可贤介绍,将紧盯“建成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示范区、新型绿色能源基地、全域旅游强县”定位,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积极对接融入省市级科技创新供应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产业升级。
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通山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说,将持续用好通山(武汉)离岸科创园等平台资源,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县域主导产业能级提升,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山篇章贡献人才力量。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下,枇杷花正妍。在通山隐水种养殖合作社枇杷园里,负责人李七松正和十几个农民工穿梭在树丛中,给果树疏花、施肥、修枝。
▲大畈隐水种养殖合作社枇杷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说到了咱的心坎上”。李七松说,“我们合作社有枇杷基地1500亩,带动325户农户种植枇杷,每户年均增收1.5万元。现在主要是疏花、施肥、铲草、剪枝,到明年4月份就有枇杷摘了。”
小枇杷做出“大”文章。今年,“大畈枇杷”产销两旺,亩产值达9000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产业规模效益位居中南五省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几年,科技让大家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合作社理事长袁观强喜笑颜开说,一定要把富民产业做大做强,做成群众的致富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令我热血沸腾,让我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充满信心”。湖北臻兴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清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做大做长枇杷全产业链,进一步擦亮枇杷品牌,发挥联农带农纽带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一个产业、十里长廊、百万游客、千家致富、万亩基地”的目标。
三年来,大畈镇隐水村通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容村貌更美了,产业发展势头更好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亲临咸宁时的殷殷嘱托,让我们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添动力!”湖北省纪委监委驻隐水村第一书记周斌说,我们将不负重托,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河岸上,柑橘上挂满橙红的果实;渔场里,银鱼、鳜鱼茁壮生长。慈口乡大力发展林果和水产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增效、百姓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挖掘特色产业和多种经营潜力”,让慈口乡党委书记金辉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要走好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橘谷’,让柑橘树上结出更多‘致富果’。”
▲“六大产业”蓬勃发展。
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山县委、县政府出台《通山县推进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被誉为“六驾马车”的柑橘、枇杷、茶叶、油茶、楠竹、中药材产业正蓬勃发展,从建链、延链,到补链、强链——通山县特色农业产业正朝着“链”式发展稳步迈进,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我们将持续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特色农业助力‘共同缔造’跑出‘加速度’。”通山县委书记陈洪豪说。
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工作,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增信心。通山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徐能林表示,将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增长点;打造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增长点;打造成释放商文旅融合消费潜力的新增长点。
通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遗址遗迹分布广泛。通山县是文化资源大县,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底蕴深厚、形态多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通山县博物馆负责人陈然说,我们将起而行之、奋发有为,致力文物保护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并重,采用“大历史+小专题”“在地文化+关联知识”多元叙事方式,优化博物馆展陈,盘活博物馆资源,深入挖掘文物内涵,开发文创活化新型业态,让博物馆更加有趣、更加亲民。
▲通羊镇港口村美丽乡村示范点。
通山县非遗中心主任谢志兵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恪尽职守,为非遗传承和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将牢记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创新形式,加强对文物的活化利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古韵悠悠的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凝固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加强保护和活化利用责任重大。”通山县传统村落保护协会会长王定钊说,古民居是通山在湖北省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标志,协会将依照《咸宁市古民居总体规划》《咸宁市古民居利用导则》,策划实施一批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打造独具鄂南特色的古民居博物馆。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非遗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非遗传承人,传承非遗文化既是职责、也是义务。”国家非遗项目通山木雕第5代传承人成希说,县非遗中心将组织非遗传承人不定期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与游客面对面交流通山非遗文化。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殷殷嘱托,激励实干信心,凝聚奋进力量。为全局计、为长远谋,以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通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涛说,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以“用”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让我们倍感温暖。”湖北永强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秀强说,党和政府的支持,是民营企业奋勇前行的坚实后盾,让民营企业能拥有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受到更平等的法律保护。
在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帮扶下,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开展产品研发,已拥有32项新型专利,产品被富士康、华为、迈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选用,并远销欧美、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高秀强说,我们将始终牢记民企使命,坚定创新发展信心,激发干事创业激情,用更多发展成果回馈国家与社会。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通山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兴美说,“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立足主责主业,不断加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物流渠道,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发展优势,为通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交通力量。”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确保改革工作更加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以改革‘关键一招’开创我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通山县委书记陈洪豪说。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