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张凯)在九宫山广袤无垠的林海中,红椿科研项目——红椿种质资源库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其中红椿优良单株选择及种质资源(种子)采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11月1日,在石龙沟管理站中段红椿原生群落所在区域,张泽楠正和同事与来自恩施州某植物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深入林中。他身姿矫健,在树木间穿梭自如,仔细搜寻红椿优良单株。每发现一株可能符合条件的红椿,他都会停下脚步,以专业的态度认真观察、详细记录每一个细节。在采集种子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张泽楠还会虚心地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技术人员也会耐心地为他和其他干部职工答疑解惑,现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积极争取多项资源保护类的小型科研项目,这为我们这些资源保护工作者,创造了大量与大专院校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宝贵机会,使我们的业务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张泽楠说道。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一直秉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理念,高度重视在科研项目中挖掘机会,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科研精神,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在此次红椿优良单株选择及种质资源(种子)采集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将在石龙沟管理站三次驻点十余天,这为双方的深入交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这只是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众多科研项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据了解,近年来,九宫山保护区积极向上争取科研项目,五个管理站均有规模不同的资源保护科研项目落地实施。
资源保护科科长金涛介绍,“在与相关院校、林业科技公司合作实施项目过程中,我们安排干部职工全程跟班学习。从野外树种采集,到红外相机规范使用、精准监测数据测量、填写监测记录等各个环节,都有站内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身影。”王建、汪庆兴、徐臣树、张泽楠、成康等同志近年来积极投身于科研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同时带动每个管理站点都涌现出1-2个得力的科研“帮手”。这种相互“传帮带”的良好工作氛围,也让近年来招考进来的大学生、研究生能够安心在此工作。
除了实践锻炼,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在人才引进方面也不遗余力。只要县里有人才招聘机会,便积极争取。同时,保护区积极与武汉植物园、中南民族大学、省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学院等院校开展科研合作,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保护区的发展离不开科研支撑,而人才是科研的关键要素。通过让干部职工参与这些科研项目,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更能激发科研热情。这种科研实践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我们将持续下去,为九宫山的资源保护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石聪表示。
(编辑:张媛 二审:徐唐生 终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