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通山县税务局大畈税务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分局特点,将红色资源、人文元素、纳税服务紧密结合,以“三个一”聚力推进“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再提升。
一、党建引领,牵好“牛鼻子”,让党旗飘扬在一线
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当地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组织税务干部前往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纪念基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等,沉浸式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锻造红色气质。
建好实践阵地,打造特色品牌。按照“六有”(党建特色鲜明、组织基础扎实、服务功能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条件保障有力、工作成效明显)标准,从看有形象、听有内容、学有经验等方面升级改造分局党建文化阵地、党员活动室、干部职工宿舍、初心小院、小菜园等实践阵地,努力营造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
用好“板凳课堂”,创新理论宣讲。利用“板凳课堂”这一特色阵地,不断拓展学习形式,通过结对共建、组织联建、党课联上、实事联抓、同题共答等方式,与当地乡镇机关党委、村组党支部和企业做好支部共建,形成税镇村(企)联建新常态。
二、传承引路,搭好“大熔炉”,让队伍锤炼在一线
联学联践促传承。通过请进来、强学习、促传承的方式,将县局青年干部力量充实融入基层税务实践。县局青年攻坚团队每季度与分局一起开展专题政治理论学习,并在关键时刻协助解决基层工作难题。2023年以来,大畈分局先后与咸宁市税务局团委、通山县团委、高新区税务局团委和县税务局团委先后联合开展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
守护初心接好棒。充分运用和发挥分局老党员、老干部的优势,挖掘发现税务先进典型事例,搭建青年干部、老税务干部交流平台,聆听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税务老同志口述税史,回顾从税经历,传承税务精神,引导青年干部树牢从税初心、扛起兴税责任、“接力交棒”赓续荣光。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传帮带活动,让干部职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善作善为求实效。组织青年干部参与基层分局工作、生活,深入企业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参与农村“两保”征收,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实践活动,在基层锻炼中解实情、察疾苦、接地气,在一线工作中启迪思想、净化心灵、汲取营养。围绕爱税务、勤学习、精业务、勇先锋、乐奉献等五项要求,把工作中各种困难挑战、各种艰难险阻、各种复杂局面作为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的最佳实训场,评选“党员先锋标兵”“青年服务标兵”,努力营造“全局一心加油干、齐心协力创最佳”的青税先锋氛围。
三、倾情引导,当好“税小二”,让营商环境优化在一线
靶向发力,不断提升税费服务水平。税务干部下沉至村组一线、企业生产车间,面对面了解纳税人缴费人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把工作重心从“争议化解”转向“事前预防”,营造惠民政策和税费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良好局面。通过“一把手走流程”,“代表委员话春风”等方式,邀请省纪委驻隐水村工作队、辖区内人大代表和部分乡镇党委书记、纳税人缴费人代表来分局就分局税费服务体验、党支部建设、队伍建设、税收执法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座谈,“找难点”、“治痛点”、“疏堵点”,及时帮助分局“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精准辅导,高效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聚焦景区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和能源生产企业,通过税收政策宣传“四进”(税收宣传进景区、进车间、进村组、进“四节”),定期打卡樱花节、映山红节、枇杷采摘节和柑橘采摘节,精准落实税惠政策红利,持续完善“便民利企”服务机制,让税费优惠政策惠民惠企。倾心服务辖区内乡村花卉、茶叶及果蔬等重点农企需求,进行涉农政策精准宣传辅导,护航特色农产品如大畈麻饼、大畈腊肉、大畈枇杷和慈口柑橘等做大做强,以税力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动态问效,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一下三民”和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工作为契机,联合县局业务青年业务攻坚团队对重点企业和黄沙抽水蓄能电站重点项目进行上门辅导,帮助纳税人明晰政策口径和适用标准,确保其准确理解和充分享受,做到管理和服务两手抓。建立事后回访制度,对解决涉税涉费事项办理、发票领用、税款申报等情况跟进服务,全员参与到提高纳税服务质效、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活动中来,实现税费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