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程慧 吴钗)通山县大路乡杨狮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余月来,分别于2016年10月、2020年10月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在7年多时间,余月来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尽责履职,为改变村庄面貌办好实事一件连接一件,为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一个又一个……当地群众说:“如今我们乡下人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离不开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余月来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
尽好责,艰苦创业改村貌
余月来,原是通山县大路乡杨狮坑村一个在外闯荡多年的生意人,被当地人称为“小老板”。他每次回来,看到村庄落后现状,就萌发想回家作贡献的想法。2014年初,他顶着父亲不支持的压力,放弃经商,带领村民们信任和期盼,走马上任担任村支书兼主任。2016年又被村民推选为通山县人大代表,面对村里群众思想工作基础差、基础设施差、村庄环境脏乱差、社会管理秩序差的“四差”现状,余月来深入到各家农户座谈寻对策、找答案,走遍全村的山山水水寻资源、找出路,从自己的腰包掏出20万元,作为开展村里工作的起动资金,着力为民办实事。
杨狮坑至山口两个村与“209”省道路段不连接,成了连村进城的“断头路”。当地群众进城卖点农副产品、到县城购物进货,只能翻山爬岭,导致当地经济发展慢。2019年8月初县人大代表余月来通过调研,写成建议案,呈交县人大常委会和县交通运输局,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交通部门负责人接到余月来呈送的建议案后,先后派人到现场勘察做好规划,同意将该公路列入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杨狮坑至山口两个村连接“209”省道公路立项后,余月来三进省城争取项目资金的落实。为了修通这条连接“209”省道连村通县城的4.6公里公路,余月来在该公路项目资金没到位时,自己私人先垫资几十万元用于征地,发动党员群众和外出创业有成的知名人士出资捐款,凑齐160万元促成该乡村公路于2020年初开始动工。在修路的过程中,余月来吃住在公路的工棚上,渴了矿泉水、饿了啃面包。在当时,群众对于修路很不理解,有的到余月来的家中撒泼、有的到工地阻止开工,余月来带着村干部因户施策,逐户上门做工作,就这样,余月来忍辱负重,不知暗自流泪多少次……但余月来没放弃,他用两年时间,修通这条连村进县城的4.6公里公路。如今,杨狮坑与山口两个村村村相连、户户相通,村里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运进县城,村民进城由原来要48分钟缩短到8分钟。如今,杨狮坑至山口公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树,装上路灯,安有护栏,成为连接村庄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针对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极其不便的河沟饮水,破烂失修的河堤渠堰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现状,县人大代表余月来在2023年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他又将村民代表召集在一起,听取他们对如何改变村庄面貌的建议,将所需要办的事列出日程表,实行“倒销号”。余月来经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多次开会商定,先从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入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争取项目中,由于对有关部门人员不熟,不知吃过多少次“闭门羹”,但他毫不退却,一次、二次、三次上门拜访,凭着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上级信任和支持,前后不到两年获得县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940多万元,为全村573个人口安装自来水,让孤寡老人免费用水;修筑8座水泥桥,让生活在杨狮坑村庄两旁的群众出行和耕种提供方便;对杨狮坑村二组集中连片的农田进行改造,建成百亩油菜高产示范基地;修通水渠1300米,做拦水堰7道,修通农田机耕路1.5公里,在杨狮坑河道两旁修步行道……余月来为民办实事一件连接一件,从没在村里报销一分钱的私人支出,群众打心眼里佩服。村民们说:“余月来当人民代表,真正做到了当好代表为人民。
履好职,创办实体产业兴
杨狮坑村在2016年以前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没有任何产业,经济收入为零。2016年10月,余月来被村民推选为县人大代表后,通过入户调查,摸清本地实状,结合杨狮坑的实际,发挥该村邻城交通方便、信息灵通,本地田地集中连片和土地肥沃的有利条件,将杨狮坑办成通山县的“粮仓”。于是,余月来按照“坡地果茶,平地粮菜”的规划,与村民一道大办发展种植业,便之形成了“树木成林果满园”。为了做好特色农业,余月来在每年的县人大代表大会上,写好建议案,为发展当地特色农业鼓与呼,终于获得了县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全村1100亩农田改造成高标准“油茶+水稻”示范基地,鼓励群众大力种植油菜,形成油菜花海基地。从2022年开始,在每年的三月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搭建油菜花海观光台,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油菜花海观光节,高峰期,日吸引游客到杨狮坑赏光观光。
油菜花海观光节的成功举办,给杨狮坑带来乡村游的热潮后,余月来又从油菜花海观光节中捕捉到商机,他决定以“一花”为引领,在山坡上栽砂梨40亩,改造冷浸田种优质晚粳稻100亩,建蔬菜基地亩,做游泳池,垂钓中心,实现一花带多业的多种经营发展。
油茶丰收了,优质晚粳稻种植成功了,余月来又瞄准市场需求,建油菜榨油厂,将油菜籽榨成菜油出售,油菜饼加工成农作物底肥,形成产业链,现在全村每年生产油菜加工成菜油6万斤,群众收入达60万元;耕种优质晚粳稻,每亩产晚粳米400斤,村农业合作社收入达24万元,村里建起的蔬菜基地由专业户经营种植的辣椒、豇豆、青菜、萝卜等十多个品种的蔬菜满足了通山城区市民的需求。
现在,杨狮坑村由“一花”引来多业兴,每到该村在每年三月举办的油菜花海观光节时,通山县的各家种植业的业主们,都将自己生产加工的农副产品在花海观光节上推销,将油菜花海观光节办成了展销会。每天来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田野中的花海观光,在花海观光台的展销摊上选购农副产品,来自武汉、长沙、咸宁等大中城市的游客在杨狮坑村既观光又带货,其乐融融……
如今的杨狮坑村,已形成了全村一幅画、一湾一个景,由原来的“四差”村,变成全县社会和谐,村庄秀美的“十面红旗”村。
看到村庄发生的变化,村民的“荷包”鼓起来后,余月来感到十分满足并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自己在外做生意,赚回的金钱;如今当上人大代表和村干部,赚回的是百姓心和信任。”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唐成 终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