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组)在通山县厦铺镇藕塘村,一座名为“桂梅亭”的凉亭,不仅成为了村民们的休憩之所,更是“桂梅精神”的生动载体。96岁的徐桂梅,36年来坚持为路人免费提供凉茶,用一杯杯茶水传递着温暖与善意。
桂梅亭紧邻厦铺河,是村民出行必经之路。徐桂梅深知行人的疲惫与干渴,1988年,徐桂梅决定在必经之地桂梅亭设立免费凉茶点,为步行上山干活的村民提供解渴之需。起初,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茶摊,2018年,通山县文体局以“桂梅精神”为名,建起了现在的桂梅亭。
徐碧清
村民
她一辈子是做好事的,不管别人遇到什么事她都帮,原来没有这个亭的时候,她就放在这里摆在这里,等人家来喝,以后政策好了她这个亭做起来了,干活的人全部都是喝这里茶的,六点多七点多她就烧了拿过来了,等晚上没人过了她就拿回去了清理了,第二天,她又是这个时间烧过来了。
36年过去,每年农历三月至十月间,无论天晴下雨,徐桂梅每天都会免费为过路的村民、行人提供凉茶。偶有身体不便或有事外出的时候,她就让儿子郑远托代劳。郑远托告诉记者,虽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她一直将毛主席的一句话记在心里,那就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郑远托
徐桂梅老人儿子
风雨无阻,不管有人喝还是没有人喝,天天都会把茶送到茶亭,现在我妈妈今年有96岁了,现在身体一年差一年,我今年也有69岁了,只要我身体好一天,同样和我妈妈是一样的,要为这些群众服务。
徐德贵
村民
做事出了汗喝了茶一好过,喝点这茶又舒服又好,去弄柴的时候,想到这里有茶,走路顿时有劲了,做事也有劲了。
不光送茶送水,村里哪家有难有困,徐桂梅就出现在哪家。她虽一把年纪,但还是主动帮村民们看孩子、做家务。村子里只要有人办红白喜事,徐婆婆总是第一个获知信息,第一个到场搭把手,扫地做饭,忙前忙后,把别人家里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一样张罗。
郑远伟
村民
像我们不管是到山上去砍柴,还是在这里做农活,我们都是为了家庭啊,但是这个老人呢,始终是为了别人。对老人这种精神,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啊,要让下一代后代的人都要知道。
在镇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桂梅精神”被反复提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里,“桂梅精神”被深入解读。近几年,藕塘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年位居全镇前列、村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持续增强、美丽村湾大家一起建设一起管护……在“桂梅精神”的感召下,藕塘村正变得越来越美好。
(编辑:谭茜 二审:徐唐生 终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