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羊镇:积极探索“五步工作法”,快速稳妥调处非正常死亡纠纷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郭梦星 胡秉昶)通羊镇作为通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丰富的社会结构和多元的矛盾纠纷。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非正常死亡纠纷时有发生,这类纠纷因其突发性、复杂性、现实性及不可控性,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为此,该镇党委、政府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工作专班,强化手段措施,持续推进纠纷化解预防工作,逐步形成了“介入、引导、切入、联调、回访”的“五步工作法”,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的调处效率和成功率。

及时介入,以速制“火”,从“一触即发”到“波澜不惊”。

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突发特性,使得死者亲属在思想上难以接受这一结果,部分亲属因精神打击较大,情绪容易失控。因此,一旦发生此类事件,人民调解员应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赶赴现场,掌握基本情况,制定思路和方案,让死者亲属感受到有人关心、有人负责。通过及时介入,稳定死者亲属情绪,消除对抗情绪,为后续调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引导,以理服“心”,从“情绪激动”到“理性对话”。

在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死者亲属往往通过闹访、上访等方式给责任方和当地党委政府施加压力。调处工作专班在面对情绪激动的死者亲属时,首要任务是安抚其情绪,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其心情,反复疏解矛盾症结。一方面开展谈心教育、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规定,指出维权也需依法;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协调工作,明确诉求必须合理。通过耐心引导,促使当事人愿意通过调解途径解决问题。

精确切入,以法明“责”,从“各执一词”到“权责明晰”。

“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是调解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方向。调解人员在查准纠纷事实和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准确解析。对死因明确、责任清楚的案件,制定实际可行的调解方案;对死因不明、责任不清的案件,协调相关部门查明死因,明确责任划分;对争议较大的案件,告知其通过诉讼或仲裁途径解决。通过精确切入和有效沟通,为双方搭建一座顺畅的沟通桥梁。

多方联调,以公平“秤”,从“纷争四起”到“一碗水端平”。

非正常死亡案件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多部门参与联动。在调解过程中,既要尊重生命的价值,保证死者亲属的合法权益,又不能突破法律规定。通过公安、教育、司法、综治等多部门组成专班参与调解,群策群力明确责任划分。调解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兼顾情理与法理,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起纠纷,赢得群众的信赖。

定时回访,以跟踪“固”,从“案结事了”到“长治久安”。

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调解并不仅仅意味着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后续的赔付资金支付、遗体安葬等事项的办理才是纠纷圆满化解的标志。因此,对已调处结案的案件,调解员与相关人员一起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后续进展,掌握心理变化情况,及时给予疏导和法律政策讲解。通过定时回访和跟踪服务,防止纠纷反复,避免矛盾反弹,巩固调解成果。

平安稳定是民生之要、发展之基。通羊镇通过创新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让“枫桥经验”在当地落地生根。下一步,通羊镇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走出一条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新路径,探索出多元互动、调处矛盾的新机制。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