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部时常会面对“表海”“会海”“文海”,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此,基层减负当在“实”处发力,让减负减到基层干部心坎上。
树牢为民情怀,在抓源头、正思想上“下实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任务艰巨,人员短缺,部分单位以“压实责任”为由,开展责任下沉、手机学习、纸上作业等,导致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长期以往出现造表,造数据,调研走马观花,不深入不落实等问题,种种工作建立在消费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上,从而出现更多的“躺平干部”“陀螺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因此,为基层减负的根本在于树牢为民情怀,培养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多做实事,多打基础,带着基层干,干给基层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树立严谨作风,在厘权责、优机制上“出实招”。“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为基层减负要优化机制,要强化系统思维,理清各层级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出相互协作、运行高效的体系。一方面,要编制完善权责清单,让基层干部找到方向,明确自身责任,种好“责任田”,做准“自身事”。另一方面,减负不是减标准、减担当,而是赋予基层干部信心,让他们放开手脚干。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从政治原则、底线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人文原则出发,营造良好干事环境,激发基层干事动力。
树强务实担当,在当下改、长久立上“求实效”。为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部分单位向基层下达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和脱离实际的工作任务,在督察检查考核等工作中“层层加码”“过度留痕”,明显加重了基层负担。要充分考虑基层工作实际,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要打造信息化考核系统,结合实际制定考核方案,优化考核指标,控制考核总量,挤出“水分”、留住“干货”,坚决杜绝多头考核、重复考核,切实为基层干部营造良好环境,助力基层干部“轻装快跑”。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推动各部门在制定政策、部署任务、督促落实、考核检查等方面完善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基层减负长期进行,久久为功,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解决,药到病除。
作者:大畈镇明洁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