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减负,让基层减“负”不减“质”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很多政策最后的落实都在基层。目前,我国面临的现状就是基层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工作内容相对繁琐。若是把有限的精力还要放在应付各种形式主义上面,会使得政策落实不到位,基层干部工作压力过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势在必行。

厘清权责,减轻基层负担。“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基层减负,首要在于明晰权责边界,织密制度之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因此,我们需以制度为纲,细化各级职责清单,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避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局。通过构建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服务群众的“责任田”。

去痕重绩,提升工作质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减负,重在去“痕”留“绩”,让工作评价回归实绩本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看干部的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我们应摒弃“唯台账论英雄”的偏见,建立以群众满意度、工作实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鼓励基层干部少做表面文章,多做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让每一分努力都能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实事求是,增强服务实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减负,最终要落脚在增强服务实效上。基层干部应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同时,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服务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

作者:丁欣

(编辑:张媛  二审:徐唐生  终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