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制度遵循。
内外兼顾,“松绑”思想负担,“提振”干事热情。基层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是直面群众的第一线,如果基层干部心中没有“动力”,肩上全是“压力”,久而久之就容易滋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心态,必须要时常醒醒脑、提提神。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振士气、激发内生动力,从思想伟力中探寻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要在激励关怀上下功夫,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对基层干部多一分理解和关心,为基层干部在思想上“松绑”,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担当作为。
虚实齐抓,“解压”指尖之负,“提高”工作成效。“一项工作建好几个群”“一个材料反复申报”“临睡前还要转发群通知”。在一些地方,或因为领导政绩观错位,或因为考核体系不健全,抑或因为存在信息壁垒,导致“技术红利”演变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使得基层干部疲惫不堪。要在创新机制方法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扛起基层减负主体责任,一方面要规范政务应用程序运营使用,对“指尖”的“低小散”应用程序进行整合;另一方面要打通数据壁垒,统筹构建通用信息系统,做到数据“一次填报、多处应用、全域共享”。要在监督问责上下功夫,把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指标,完善监督考察方式;另一方面要健全问责机制,对于“只收到不做到”的人和事立行立改。
破立并举,“瘦身”督查检查,“提升”制度效能。督查检查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是对工作成效的检验,也可能成为基层工作的沉重负担。当“繁多”“紧急”“高标准”的督查检查逼着基层对照着搞“应付性迎检”,督查检查也就变了味、失了效。要在科学规划、精简项目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控制督查检查的数量和频次,采用“联合督查”、“一揽子督查”等模式,将多个部门的督查事项进行整合,将同类事项合并进行,将不必要的项目予以取消,减少重复督查和交叉检查;要在优化方式、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坚持以实地调研、现场核查和群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工作成效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督查检查考核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黄沙铺镇 王雾龙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