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山镇中港村——周家大屋
村落概况
在通山古民居的群体当中,以“大屋”为名称的,唯独只有 “周家大屋”。周家大屋在通山县九宫山风景区中港景区的东南部,是中港景区主要景观之一。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由青石、青砖、青瓦、青木构成,内建有厢房、祠堂、小姐闺阁,大小房间132间,48个天井,整个周家大屋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在屋内周游,晴不戴帽,雨不打伞。周家大屋历史悠久,历史记载乾隆戊戌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三国东吴大将周瑜的后裔同统万公举家迁徒于此兴建而成。至今230余年,民国21年(1932)国民党通山县中学迁址周家大屋,历时三年之久,随后国民党某军26师医院曾驻扎于此。随着九宫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家大屋被定为九宫山特色景点,八方游客来这里住民房,赏民歌,吃农家饭,尽情享受农家乐。
村落传统建筑
历史人物
大屋四周环山,三面环水。面对笔架山,背靠青龙山,南侧百丈悬崖处,“九宫揽胜”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大屋宛如一座迷宫,占地4400平方米,内建祖祠、厅堂、会客厅、厢房、阁楼(闺房)、书堂、厨房等136间,天井48个。大屋内以祖祠为轴心,分秀、丁、财三大派房,长子主持家计,居中为秀门(祖祠),老二居右为财门(南侧),老三居左边为丁门(北侧),三大派房各有大门出入,相对独立。但各自关闭大门后,三个派房又家家相连,户户相通,整座大屋浑然一体,足不出户便能通达136间的任何一间。大屋这种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结构,体现了家族的一团和气,有利于整个家族在出现紧急情况如盗贼时一致应对。
周家大屋依山傍水,布局以祖祠为轴心,呈棋盘格状横向排列,大致对称。屋前檐后,林木成荫,仰可观青山,俯听可流泉,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观大屋,青砖青瓦,古朴古香,丝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查阅族谱,得知大屋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秀才和土财主外,未出过上了品级的官员,可以说大屋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平民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