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镇桥石门村——长夏畈古民居

南林桥镇石门村——长夏畈古民居

村落概况

长夏畈,位于通山县南林镇石门村境内,也叫石门畈,是古代湘鄂赣边贸中心集市。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雍正时期开始大规模建设,至清道光年间鼎盛时期,晚清开始走向衰败。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仍发挥着商贸集镇作用,大部分古建筑被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建设时期,1959年,通山建石门水库,移走了长夏畈很多青石板,文革期间,又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2007年湖北省第三次民间文物普查期间被偶然发现,隐藏深山600年的古民居群终于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引起世人关注。

村落传统建筑

历史人物

长夏畈学河公的第28曾孙夏之悟,学识渊博、胆识超群、眼界宽阔,他看到了长 夏畈的发展前景,全面深入开发长夏畈是他的理想主张。夏之梧掌事,集全族之力,改河、修路、搭桥,把沿山脚而过的河道改为弯弓形,绕村环抱,拓展空间,规划村落。并把新景观取名为“弯弓揽月河”。民居院落集中建在村内,除以半月形的主街为全村建筑的主轴参照线外,其它小弄则围绕建筑群落的需求向东西南北贯穿,形成多个“井”字结构,体现出既纵横交错、便于人行的蛛网模式,又寄寓路径环环相扣、人心紧紧相连的规划初衷。总体风貌上,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天人合一;坐北向南,冬暖夏凉;布局精巧,点面结合;街衢纵横,空间适度;建筑恢弘,宜观宜居。

长夏畈古民居群

长夏畈古民居群落有六百多年历史,是通山县明清时期三大繁华集市之一。建筑物有永和园、长春堂、保寿堂、禹公祠。

每栋房屋都置两扇高大结实的木门。每重堂层都有一道光亮耀眼的屏风;一进三重堂屋一重比一重高,每重堂屋宽6米,屋梁离地6米进深7米,灰白墙壁,大规格砖块铺就地面,显得特别明亮宽敞。厝与厝间用高大风火墙隔断,邻与邻间共用一堵高墙,表现出既互相隔离又相互依存,既确保私秘又能互相照应。每栋房屋都采用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梁柱、斗拱、檩条、墙面、窗棂、天花板,或雕或画花鸟虫鱼、人物禽兽,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石墩楹联或凹或凸,木制匾额或大或小,门坊砖雕或阳或阴,都体现出笔力的雄健,内容的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