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村

村落概况
宝石村位于通山县闯王镇,以宝石河为中心,分为南北两片古民居村落,南岸以舒氏门楼为中心,形成一条颇具特色的商贸街,北岸以宗祠为中心,保存明代以来的建筑群落。因建筑中广泛应用当地盛产的鹅卵石故名“宝石”至今。
村落传统建筑

民居群共分为南岸、北岸二大片区,南岸以门楼为中心延及河边,东西向排列着30余栋砖木构板壁面的建筑,并形成街道,少数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与之基本一致。北岸以宗祠为中心由西至东,前后错落,坐北朝南向分布着20余栋单、联体建筑,群体中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街巷保存完好。二岸已录入门楼、民居街、宗祠、舒尚熙、舒春芳、舒进鹏、舒尚好、舒尚前、舒尚杨屋作为整体和单体重点保护、修缮对象。
环境村落选址和格局

宝石村(原名宝石乡),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城南25公里处的闯王镇,总面积在1.2万平方米以上。发源于九宫山太阳山的宝石河(又名横石河)从宝石村流过,把村落分隔成南北两岸,因河床堆积的卵石用途广泛,取名宝石。宝石村是舒氏宗族聚居地,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时期,形成于明万历年间,历经数百年,现遗有明代、清代早、中、晚时期建筑和民国时期形成的各式风格民居130多栋,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鄂南最大、历史面貌最完整的民居村落,被誉为“楚天第一古民居群”。
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山木雕传承人——成希
通山木雕是植根于湖北通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以本地木材为基本材料进行雕琢加工的民间工艺,属传统木雕艺术门类。其文化根基可朔自北宋年间九宫山道教宫殿建设。现存的古代通山木雕多属明、清古建筑及散落于民间的作品构件遗存。

通山木雕:木板上的“刺绣”
通山木雕分大木雕刻和细木雕刻两类。大木雕刻包括梁、枋、斗拱、檩等建筑装饰木雕;细木雕刻则指家具装饰木雕、木雕神像、装饰摆件等。“大夫第”、“宝石古民居群”、“周家大屋”、“成氏宗祠”等是古时通山木构建筑装饰的经典之作。“木雕看厨”是通山传统家具装饰木雕的代表作。
通山木雕有丰富的题材内容,其多取材于人物、山水、鸟兽、花卉、虫鱼。人物多是民间神话、戏曲故事。“画中有戏,百看不腻,”是通山装饰木雕极富色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