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柯国强)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湖北省通山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就是这样负责全体公安民辅警“吃喝拉撒睡,经费加装备”的“警营管家”。
近年来,该保障室牢牢把握“保障中心工作、保障基层、保障实战”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提档升级警务保障综合效能,为提高队伍战斗力、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先后荣获国家“节约型机关”“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等称号,两名民警荣获个人三等功。
“实战需求需要什么,就保障什么!”
公安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一支半军事化的纪律部队,必须具备随时拉得出、打得赢的实战能力和强大本领。
“呯、呯、呯!”2024年7月4日,通山县公安局射击场上,响起一声声清脆的枪声,该局组织的手枪实弹射击训练正在举行。“通过实弹射击,胆量大了,实战能力提高了!”新入职民警黄焱说道。
为扎实做好实战需求下的保障工作,警务保障室在充分调查摸底的情况下,紧盯基层一线实战需求,积极申报采购枪支弹药等警务装备,有效保障了民辅警实战应用和训练需求。
高质量建设“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和基层基础管控中心,是该局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改革、夯实公安基层基础的重大举措。
为解决上述“两个中心”建设经费问题,警务保障室在局党委高位谋划下,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资金支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先后完成“两个中心”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在分析研判、指挥调度、警力调配、舆情导控等公安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4日,刑侦大队通过“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体系,仅用三天时间就将盗窃二十万元现金的犯罪嫌疑人谢某抓获归案,并为受害者追回全部损失。
“新时代公安工作实战需求需要什么,就集中力量保障什么。”警务保障室主任程浪说道。
“基层单位缺少什么,就补充什么!”
运用高科技装备是新时代公安机关实现精准打击犯罪的“强兵利器”。随着无人机应用的不断普及,警用无人机协助公安机关在侦查、取证、管理等公共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2年7月,通山县公安局黄沙铺派出所获取一非法爆破作业线索。为切实掌握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侦查民警通过无人机进行高空秘密侦查,查实杨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非法制造爆炸物实施非法爆破作业的犯罪事实。侦查民警果断出击,成功打掉该非法制造爆炸物犯罪团伙,摧毁制造爆炸物窝点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
“当时刑侦、禁毒、派出所等基层单位,都一致反映侦查工作缺少无人机,给工作带来很大被动,我们就申请快速购买了一批警用无人机配发到基层单位。果然,这批‘小家伙’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大作用。”程浪笑着说道。
山高路远,水深库阔,是通山县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基层所队的警车老化安全问题,日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要求。警用车辆更新换代成为公安局党委和警务保障室工作的当务之急。
钱从哪里来?警务保障室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公安机关装备资金,2023年先后成功争取220万元资金,为基层一线单位购买了22辆警车,成功解决了难题。
既向上开源争取资金,持续加大对基层所队办案、基础建设和警务装备配置的保障倾斜力度;又向下节流,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2023年,全局全年费用支出较上年减少2465.62万元,荣获国家“节约型机关”称号。
“基层民警关注什么,就解决什么!”
从优待警是新时期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战略性举措,是凝聚警心的温情之举,更是焕发队伍激情的重要保证。让公安民辅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是警务保障室所有民辅警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
2024年7月29日,三伏酷暑,高温难耐。在通山县老城区执行交管任务的交警大队辅警范东升,接过警务保障室民辅警送来的冰镇酸梅汤,一口饮下,凉彻心扉。“在这样的大热天,能够在一线喝到冰镇凉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心里真是凉爽极了!”
向美食要战斗力,打响强警保“胃”战。在公安食堂,东坡肉、麻辣小龙虾、红烧肉……一道道美食任由民辅警挑选,让大家感受到美食带来的无限乐趣。
如何让民辅警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出满满的幸福感,警务保障民警绞尽了脑汁。“我是江西人,爱吃辣,保障民警和食堂师傅尽可能满足我们的饮食爱好,让我们吃出妥妥的家乡味道。”新入职民警王小娟说道。
近年来,警务保障室坚持以人为本,聚焦全体民辅警的关注关心,围绕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推行全员健康体检、警医“绿色通道”医疗保障、走访慰问、心理健康咨询、生日祝福等一系列惠警措施,为基层一线民辅警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把服务和保障工作做到心坎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良好的保障能力必定焕发出坚强的战斗力。2020年以来,该局连续四年荣获咸宁市公安机关目标管理工作优胜单位。
“用心用情服务好公安实战和基层一线,切实为提升公安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坚强保障。”程浪说道。
(编辑:张媛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